崖州民歌引起越來越多外地人甚至是外國人的關注。 蒙明珠 攝
從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向東走上三四公里,在車輛川流不息的海榆西線公路旁有一處民房顯得平平無奇,但白天若走到門口細聽,總能聽到里面傳來深沉、律動的歌聲,或是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聲。“這里是樂東黃流崖州民歌傳承所,是當地的崖州民歌愛好者交流學習創作的一個場所,也是崖州民歌非遺傳承的一個平臺。”該縣文化館館長陳定云介紹,每年縣里都通過傳承所組織20多場崖州民歌演出。
在三亞市崖州區、樂東沿海地區,即古崖州地區,總能發現有許多對故土鄉音懷有強烈情感的人,在努力地傳承崖州民歌這一瓊南古韻。
民間力量唱響鄉音
“據不完全統計,樂東現有利國崖州民歌傳承協會、黃流崖州民歌協會等民間組織5個,會員有數百人。”陳定云介紹,崖州民歌在樂東的沿海地區群眾基礎很好,但如今的創作者和聽眾大多年齡偏大,老齡化嚴重。
“利國崖歌傳承所,旨在傳承崖州歌;弘揚崖歌古文化,協會傳承責任大;決不讓歷史湮沒,使歌在民間唱和……”2017年3月15日,利國崖州民歌傳承協會在樂東利國鎮成立。
“每到周末,我們這些愛好者就會聚集到利國商業街對唱崖州民歌。”利國崖州民歌傳承協會會長吳家利說道:“我們不能看著崖州民歌逐漸蒼涼老去,看著她在我們面前蹣跚而過卻無能為力,我們要繼承、傳承,需要一個熱心的愛好者群體的維護和鼎力支持,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能量熏陶、哺育。”
在老年朋友的推動下,也逐漸有年輕人喜歡并開始演唱崖州民歌,成為當地“歌壇”新秀。26歲的周皇是利國鎮樂羅村崖州民歌新秀,也是利國崖州民歌傳承協會會員,周皇學習崖州民歌時間并不久,但由于演唱出色,在利國當地已是小有名氣,并被許多村民請去演出。
而在三亞,崖州民歌傳承的民間力量雖然活躍,但同樣面臨著老齡化嚴重的問題。早在2004年,在三亞市老干部孫治福的呼吁下,張遠來、林瑞豐、林志龍、蘇盛偉、鄧云、周啟城等50余名崖州民歌愛好者,組織成立了崖州民歌協會,組織民歌培訓班、收集整理民歌歌本、發掘培養民歌傳人。但直到今天,在三亞崖州民歌圈內,也沒有太多出彩的年輕人涌現出來。
“崖州民歌在古崖州的民間文化中可以說是主流的文化,在沒有現代娛樂的情況下,歌唱崖州民歌就像現在追看電視劇一樣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種娛樂。”張遠來說,崖州民歌聯系起了崖州一代代人的記憶和情感,曾是遍及千家萬戶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產品。
崖州民歌引起越來越多外地人甚至是外國人的關注。 蒙明珠 攝
傳統曲目的傳承與發揚
“崖州民歌有許多傳承已久的經典曲目,這些曲目很多以手抄本的形式散落在民間。常見的有《陳三五娘》《張生土歌》《梁生土歌》和《駐春園》等等。”張遠來介紹,這些經典曲目許多又是改編自我國戲曲的經典曲目,如《張生土歌》改編自元代戲曲劇本《西廂記》,《梁生土歌》改編自廣東彈詞木魚歌《花箋記》。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如今保留有這些經典曲目手抄本的崖州歌愛好者并不多,能熟練演唱者更是寥寥。“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普及,經典曲目得到了更廣的傳播。”樂東黃流鎮崖州民歌愛好者張天池介紹。
2016年,張天池機緣巧合下加入了一個名為“唱響鄉音”的微信群,如今“唱響鄉音”的微信群里的崖州民歌愛好者已超過兩百人。為了更好地傳播崖州民歌,崖州民歌愛好者還創辦一個“崖州民歌欣賞”公眾號,每周都發一篇經典民歌欣賞或原創作品的文章。
“山青青,鳥結群飛山難禁;水綠綠,魚相引游水惡欄。猿燎焦,園內果熟任猿摘;蜂貫串,枝上花無奈蜂何……”在“崖州民歌欣賞”的公眾號中,經典曲目《梁生土歌》被低沉渾厚、富有磁性的歌聲演繹出來。此外,《梁祝》《張生土歌》《百怨歌》等傳統曲目也被演唱發表到公眾號中,每首都有數千的點擊量。
在傳承經典樂目的同時,民間原創的作品主題更加多元化,顯示出崖州民歌在新時代的生命力。近來的原創作品,主題內容更加生活化,包括鄉愁、愛戀、悼亡、美景、佳節等等,或柔軟細膩,或詼諧幽默,或通俗易懂,或高雅深沉,在俗雅共賞的人文音韻之中,無不蘊涵著飽滿真摯的情感。
“觸景生情因秋起,往事如云煙過天;東籬花香隨風散,殘照當樓落霞奇。小小兒時吊坐車,父作牽牛子坐上;耕讀傳家父教示,示兒光明大路行……”崖州民歌愛好者江城創作并演唱的《秋思》,以蒼涼舒緩的聲調和充滿詩意的歌詞,表現出深秋涼意及對親人至深思念。
酸豆樹下的傳唱。 高克華 攝
崖州民歌走上舞臺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崖州民歌發展到今天也是這樣,樂東文化部門近年來積極開展各種崖州民歌的演出活動,演出的主題包括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工作、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既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也能使其在宣傳工作中發揮作用,從而得到一定的經費支持。”據陳定云介紹,與時俱進的崖州民歌創作,讓其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慶祝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勝利召開》《太陽出來了》《歌頌十九大》……去年黨的十九大召開,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崖州民歌文藝作品便唱響在樂東全縣各個村鎮。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承和弘揚崖州優秀傳統文化。而承擔這些演出任務的,正是黃流崖州民歌傳承所的成員們。
“我3歲起就學唱崖州民歌,10來歲就能夠跟村里人即興對歌。崖州民歌一直很喜歡,我自己也籌資舉辦多場演出,也會免費教村民唱崖州民歌,希望能將崖州民歌傳承下去。”黃流崖州民歌傳承所吉彩妹因多年傳唱崖州民歌,在2014年被評為我省第三批省級非遺傳承人,她說,黃流崖州民歌傳承所成立于2008年,專門負責崖州民歌傳播、教學等,也會配合縣文體部門開展各種演出活動。
三亞市崖州區保平村的張遠來,與吉彩妹同為我省第三批省級非遺傳承人,多年來,張遠來不僅在自己的家鄉保平村成立了崖州民歌傳習所,還與三亞市群眾藝術館一起舉辦崖州民歌走進校園的系列活動,讓崖州民歌被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所熟悉。
去年三亞“慶祝十九大永遠跟黨走”主題文藝晚會上,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演唱崖州民歌《同聲歌唱十九大·崖州民歌頌中華》,贏得觀眾陣陣掌聲,顯示出崖州民歌傳承的年輕力量。編排此節目的作者張遠來說:“崖州民歌擁有悠久的歷史,不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后,其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希望新時代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傳承。”
?
?
相關鏈接:
黎族民歌山花“爭艷” 翩哈組合在中國民間藝術節舞臺放異彩?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