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州民歌引起越來越多外地人甚至是外國人的關注。 蒙明珠 攝
傳統曲目的傳承與發揚
“崖州民歌有許多傳承已久的經典曲目,這些曲目很多以手抄本的形式散落在民間。常見的有《陳三五娘》《張生土歌》《梁生土歌》和《駐春園》等等。”張遠來介紹,這些經典曲目許多又是改編自我國戲曲的經典曲目,如《張生土歌》改編自元代戲曲劇本《西廂記》,《梁生土歌》改編自廣東彈詞木魚歌《花箋記》。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如今保留有這些經典曲目手抄本的崖州歌愛好者并不多,能熟練演唱者更是寥寥。“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普及,經典曲目得到了更廣的傳播。”樂東黃流鎮崖州民歌愛好者張天池介紹。
2016年,張天池機緣巧合下加入了一個名為“唱響鄉音”的微信群,如今“唱響鄉音”的微信群里的崖州民歌愛好者已超過兩百人。為了更好地傳播崖州民歌,崖州民歌愛好者還創辦一個“崖州民歌欣賞”公眾號,每周都發一篇經典民歌欣賞或原創作品的文章。
“山青青,鳥結群飛山難禁;水綠綠,魚相引游水惡欄。猿燎焦,園內果熟任猿摘;蜂貫串,枝上花無奈蜂何……”在“崖州民歌欣賞”的公眾號中,經典曲目《梁生土歌》被低沉渾厚、富有磁性的歌聲演繹出來。此外,《梁祝》《張生土歌》《百怨歌》等傳統曲目也被演唱發表到公眾號中,每首都有數千的點擊量。
在傳承經典樂目的同時,民間原創的作品主題更加多元化,顯示出崖州民歌在新時代的生命力。近來的原創作品,主題內容更加生活化,包括鄉愁、愛戀、悼亡、美景、佳節等等,或柔軟細膩,或詼諧幽默,或通俗易懂,或高雅深沉,在俗雅共賞的人文音韻之中,無不蘊涵著飽滿真摯的情感。
“觸景生情因秋起,往事如云煙過天;東籬花香隨風散,殘照當樓落霞奇。小小兒時吊坐車,父作牽牛子坐上;耕讀傳家父教示,示兒光明大路行……”崖州民歌愛好者江城創作并演唱的《秋思》,以蒼涼舒緩的聲調和充滿詩意的歌詞,表現出深秋涼意及對親人至深思念。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