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汪筱林還記得,2005年在新疆哈密地區一次野外科考,同事們拾到幾塊又小又破碎的骨骼,沒想到從此揭開翼龍重大發現和研究的序幕。如今,那里已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
2014年,汪筱林團隊在“翼龍公園”發現約40個同一屬種的雌雄翼龍個體和它們的5枚蛋化石,將其命名為“天山哈密翼龍”。天山哈密翼龍屬于大型翼龍類,成年個體的翼展可達3.5米,最大特征是頭骨上發育明顯的“頭飾”,并根據“頭飾”大小、形狀和薄厚來鑒別雌雄。
除了汪筱林團隊公布的哈密翼龍蛋之外,全球報道的翼龍蛋化石僅有6枚,并且大部分以二維壓扁形式保存。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三維立體保存的蛋化石讓研究者清晰認識到,天山哈密翼龍蛋蛋殼是由一層薄的鈣質外層和厚的殼膜內層共同組成的雙層結構,與現生爬行動物如錦蛇的“軟殼蛋”極為相似。
“這是翼龍研究200余年以來最重要和最激動人心的發現之一。”國際古生物學界給予高度評價。
2016年10月,汪筱林帶領的哈密科考隊在野外考察時發現了長6米、寬4米、厚約1米、重達16噸的化石標本“翼之巢”。這是由百余件天山哈密翼龍骨骼及其10余件頭骨為主組成的化石聚集體,是世界已知的最大、最重的翼龍化石標本。該標本上還共生保存數件恐龍骨骼化石——距今億萬年前,恐龍與翼龍曾共同“統治”地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