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與巴西兩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在“翼龍公園”搶救性采集了一件超過200枚翼龍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位一體保存的重要標本,幫助人們還原翼龍的繁殖、發育和生長史。
汪筱林興奮介紹,首先證實翼龍具有群居的生活習性。“我們發現標本的地方很可能是它們繁殖產蛋地點。”他說,標本上已經暴露的翼龍蛋化石就有215枚,其中16枚確認含有胚胎。
其次是證明剛孵化出殼的“翼龍寶寶只會走,不會飛”。汪筱林說,在顯微鏡下觀察保留胚胎的翼龍蛋化石內部結構,比較其骨骼長度,他們發現翼龍后肢發育速度比前肢要快。此外,翼龍寶寶的牙齒萌發較晚,所以可能無法主動捕食,需要成年翼龍進行喂食或照料。
第三是揭示了翼龍生長發育史。科學家們發現翼龍生長發育速度較快,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也各有特點,比如亞成年時骨髓腔停止生長。
科學家們還分析稱,這些數量巨大的翼龍和翼龍蛋化石很可能經歷多次湖泊風暴事件。即高能風暴在經過翼龍巢穴時,把翼龍蛋及在此生活的翼龍“帶入”湖中,經過短時間漂浮聚集,再快速地將它們與分散的翼龍遺體一同埋藏。
汪筱林現在帶領團隊對哈密翼龍化石分布區進行更深入的野外科考。令他擔憂的是,由于面積大、風沙大,翼龍化石風化嚴重,對重要化石的搶救性采集和保護是在與時間“賽跑”。科學家們希望盡快申報建立翼龍國家地質公園,從國家層面真正保護“翼龍公園”。(完)
?
?
相關鏈接:
拾趣科學探索培養閱讀興趣 海口辦創意繪本DIY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