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普德寺遺址出土“金光大道”
寺院中軸線道路用金黃色琉璃瓦片鋪成,可能是大報恩寺塔構件的殘次品
張可 莊玉
古建筑里的中軸線一般是啥樣的路?六朝時的多用青磚、明清的常見石板、金磚。然而,最近在南京雨花臺區的普德寺遺址,發掘出土了一條30多米長的“金光大道”:它主要以琉璃瓦片鋪就,琉璃上金黃的釉色,讓這條路生出“別樣的光彩”。普德寺是明代皇帝下詔所建的“敕建寺院”,難道“金光大道”是皇家身份的象征?
道路中的琉璃瓦細節。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文/攝
道路上鋪琉璃瓦,通體金黃色
南京普德寺遺址的考古發掘自2016年就已啟動,揚子晚報曾持續關注。記者最近再度走訪時發現,與前次相比,現場分布著更多探方,其中有臺階、磚墻等與建筑相關構件。
而最令人矚目的是,在長方形的一處大型探方中,出現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這條路長度超過30米,寬度大約有3至4米。路面呈現出中間高、兩邊低的坡度,這顯然是出于排水的考慮。而和常見的古代道路不同,其路面上是數不清的瓦片半嵌入土里,道路兩側則用青磚“鑲邊”。記者注意到,這條路的瓦片中絕大多數是破碎的黃色琉璃瓦,與南京明故宮遺址出土的瓦當等建筑構件的釉色相似,其中也夾雜少量其他材質的瓦片。所以遠遠看去,這條路通體顯出金黃色,非常醒目。
位于寺廟中軸線,擺出“魚鱗紋”
雖然是破碎的瓦片鋪成的,但一片片瓦絕非是隨意堆砌的。細細觀看就能發現,每幾十塊瓦組成一組“扇形”,每個扇形大小相等,在路面上按照魚鱗的紋路依次排開、層層相依。
而這條路所在位置也非同一般,它直接指向普德寺遺址中現存的清代寺院建筑遺跡,而且處于正中間的位置,因此很可能是當年普德寺的中軸道路的一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