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德寺遺址出土的琉璃瓦道路。張可 攝
琉璃瓦從何而來?
推測一:
可能是大報恩寺塔構件的殘次品
史料記載,普德寺始建于南朝梁代,后來荒廢,直至明代正統年間,皇帝下旨重建了普德寺。因而普德寺有了“敕建寺院”的背景。而道路所顯現的金黃是明清時期皇家的專用顏色,這兩者之間是否有聯系?
“如果為了彰顯皇家風范,古人不會選擇用殘瓦拼湊。”南京一位曾常年從事田野考古的專家看了現場照片后告訴記者,這條瓦片鋪成的道路“等級不高”,因為它并非統一采用同一種材料,數量最多的琉璃瓦也以碎片為主。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路侃則注意到,普德寺所在位置距離雨花臺區一處大型古窯址“窯崗村”很近,當年窯崗村一帶的琉璃窯廠為大報恩寺琉璃塔燒造了大量琉璃構件,而普德寺很可能采用了窯廠出爐的殘次品鋪成了道路。
推測二:
為了節約,搜集前代被毀建筑的殘件
雨花臺區文化局局長朱向東曾系統研究過普德寺的來龍去脈,他認為這條“金光大道”采用與大報恩寺同一產地的琉璃是可能存在的。他告訴記者,普德寺曾與大報恩寺是“上下級”的關系,明代葛寅亮撰寫的《金陵梵剎志》中記載,普德寺當時為中剎,而上院為報恩寺。“據我了解,這條路里有各個時代不同的磚瓦殘件。”朱向東認為,之所以會用琉璃瓦鋪路,很可能是當時人們為了節約經費、就近取材,或回收利用前代被毀建筑的殘件、或利用窯廠的殘次品。“古代雨花臺、西善橋有大量的琉璃窯廠,當時找琉璃瓦并不難。”
負責普德寺遺址考古的是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該院副院長祁海寧告訴記者,這條琉璃瓦路比較罕見,但具體的情況將在專家完成報告后再向社會公布。
?
?
?
相關鏈接:
?正能量的網絡文學才能走得長遠
如何文學 怎樣生活——讀《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
海口市藝術團為馬來西亞華文學校籌款160萬
“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文學對談活動在京舉行
中俄兩本《十月》雜志相聚 共話北京莫斯科文學故事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