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秀英進社區宣傳《民法總則》 千名群眾樂趕“法律集市”
▲法院工作人員現場給市民提供法律咨詢。記者黃一冰 通訊員 鄭峻敬 楊潔云 攝
海口網9月26日消息(記者謝大強 通訊員鄭峻敬 楊潔云)9月22日上午,秀英區《民法總則》全民宣傳進社區活動在秀英街道書場村舉行,區司法局、區法院、區檢察院、區環保局、區民政局、區安監局、團區委等單位派出工作人員現場擔任法律宣傳志愿者,向居民和外來人員普法宣傳并提供法律咨詢服務,近1000名群眾趕此“法律集市”。1 居民排隊咨詢 法律相關事宜
活動現場,各單位工作人員和法宣志愿者現場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群眾法律咨詢。“盜竊多少錢物才構成犯罪?”外來務工人員朱先生向秀英區檢察院的檢察官了解盜竊罪的構成條件,并把檢察官的解答認真地記在一張紙上,隨后還領取了每一份法律宣傳資料。朱先生表示,他十分憎恨偷盜嫖賭等不法行為,像書場村這樣的“城中村”不時發生偷盜案件。“學了法,我可以向身邊人宣傳,教育大家遵紀守法,同時拿起法律武器同不法行為作斗爭。”
在區檢察院的法律咨詢展臺,前來咨詢的群眾排起長隊。“我與丈夫結婚3年,生育了一個女兒隨丈夫生活,夫妻兩人一直分居兩地,我在外打工丈夫對我不管不問。”來自福建的邱女士向檢察官咨詢,她想與丈夫協議離婚,但丈夫不同意,“像我這樣的情況怎樣才能離婚?”吳檢察官告訴她,因夫妻已分居三年,她可以到戶籍地的管轄法院起訴離婚。“我們老百姓遇上法律問題不知道怎么辦,如今法律宣傳進社區,可以面對面向法官、檢察官咨詢,引導我們如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這樣的活動太好了!”她贊嘆道。
現場還設立法律宣傳展板,懸掛宣傳橫幅,向群眾宣傳《民法總則》。同時,活動與“創文”宣傳結合,市民填寫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調查問卷后,還可領取牙膏、香皂等獎品,引來眾多居民參與。除了設點宣傳外,秀英區司法局副局長吳興斌帶領法宣志愿者,走進書場村內沿街小商鋪和民房,向店主和居民發放“普法大禮包”,包內除了各類法律宣傳資料外,還有普法扇子、筆等禮品,深受群眾的喜愛。
▲市民積極參與法律知識有獎問答活動。記者黃一冰 通訊員 鄭峻敬 楊潔云 攝
2 宣傳《民法總則》 滿足社會需求
秀英區司法局負責人介紹,《民法總則》將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學習宣傳《民法總則》是推動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也是“七五”普法重要任務。“從1986年的《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一字之變折射中國法治進步,彰顯法隨時變,是立法理念和制度的創新發展。”
據介紹,《民法總則》將民事權利的保護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生活的健康發展,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該負責人表示,《民法總則》順應時代發展,滿足社會需求,從未成年人保護、網絡科技、虛擬財產等多角度做了新的規定,秀英區各級普法機關將利用新媒體、政府網站、公益廣告等創新宣傳形式,集中時間、集中力量組織開展《民法總則》宣傳月、宣傳周、宣傳日等活動,以進村居、進學校、進企業等形式,努力增強《民法總則》宣傳的效果。
3 多種形式普法 教育氛圍漸濃
秀英區為擴大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增強全民法治意識,切實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營造濃厚的法治宣傳教育氛圍,開展了多類型法治宣傳活動。結合海口“雙創”工作和“我學法 我受益”法治宣傳教育進萬家文藝演出活動,先后進入書場、向榮等社區,通過文藝演出和趣味互動游戲的方式開展宣傳。結合廉政、禁毒主題開展瓊劇下鄉活動,聯合區紀委、區禁毒委、區委宣傳部、各鎮街等部門在全區范圍內巡演,通過傳統戲劇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走進村居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轄區車站、廣場、學校等地方開展法治宣傳,將法治知識和法律服務送到村民和市民的門口,向群眾發放禁毒、“雙創”、廉政等各類宣傳資料,以及普法扇子、禁毒撲克、趣味筆等。
轄區各基層司法所借助各類型主題活動,設點開展法治宣傳和法律咨詢,定期更新法治陣地內容,定期更換司法所、社區法治宣傳教育宣傳欄的內容,出版了以打擊違建、交通、消防、禁毒、《民法總則》為主題內容的宣傳欄,利用司法所和鎮街LED電子顯示屏滾動宣傳各類法律和“雙創”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法治文化生活。
秀英區還組織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到學校、鎮街、村居開展法治講堂活動,為政府工作人員和在校學生、企業員工開展“律師以案釋法”專題講座,今年來,開展法治講堂活動近20場。各司法所開展法治宣傳集市時,邀請律師到場為群眾現場解疑。遇復雜問題邀請律師到調解現場,為群眾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充分利用“6·26”國際禁毒宣傳日、“三八”婦女維權周、“3·15”消費者權益日、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海南傳統節日“公期”、“12·4”國家憲法日及重要法律法規頒布實施紀念日等,開展維護農民工權益、保護婦女兒童、促進依法行政與公正司法等為內容的集中專項普法教育活動,不斷擴大法治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和實際效果,目前已聯合各單位開展各類主題宣傳活動50余場。
▲志愿者向市民介紹宣傳資料。記者黃一冰 通訊員 鄭峻敬 楊潔云 攝
相關新聞
志愿者:為社會和諧 貢獻力量
海口網9月26日消息(記者謝大強)秀英區在秀英街道書場村舉行的《民法總則》全民宣傳進社區活動現場,海南省衛生學校2016級醫學影像班的志愿者彭霞霞格外忙碌,不時向居民發放普法宣傳資料,引導居民觀看普法宣傳展板,到不同單位進行法律咨詢,還和其他志愿者一道走進書場村沿街鋪面,向店主和居民發放“普法大禮包”,宣傳引導群眾學習法律知識。
“我今后會好好學習法律知識,不僅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同時還要向周邊人宣傳法律,引導大家都用法律來解決問題。”彭霞霞說,她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但當普法志愿者還是第一次,當看到《與法同行》案例釋法宣傳資料后,一下被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案例所吸引。“它引導人們如果遇上矛盾糾紛及法律問題該如何去做。”彭霞霞說,在她老家臨高農村,一些村民遇事不冷靜,遇上矛盾糾紛常常用拳頭武力來解決問題。她會在學習之余,多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繼續做一名普法志愿者,向身邊的人宣傳法律知識,教育引導村民用法律解決矛盾。“當一名普法志愿者,不僅自身受益,也能為促進社會和諧貢獻一份力量。”
律師:群眾維權 意識有提高
海口網9月26日消息(記者謝大強)“現在群眾的維權意識普遍有提高,遇上法律糾紛會撥打12348熱線或向我們律師打電話咨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通過個人方式或信訪渠道來解決。”在秀英街道書場村舉行的《民法總則》全民宣傳進社區活動現場,接受群眾法律咨詢的海南正凱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隋鶴為我市普法宣傳效果點贊。
隋鶴經常參加我市法律宣傳進社區、企業等公益志愿活動,他說,平常群眾咨詢的法律問題以婚姻、民間借貸、勞動爭議等為多,一些群眾遇上涉法問題,由于對程序的不熟悉,不知道找哪個部門,會走不少彎路,有的因時間太久,甚至超過訴訟時效。“通過法律宣傳進社區活動,面對面接受群眾的法律咨詢,涉及的職能部門或律師會指引群眾怎么去做,群眾就會少走彎路。”
?
相關鏈接:
海口美蘭區推動“互聯網+村務公開”常態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