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也講紀律,甚至比中國更嚴厲
BBC紀錄片中暴露的中國老師與英國學生的沖突,大部分都是圍繞課堂紀律問題。這也迎合了一些流行的觀念,認為中國教育就是一味地強調服從權威、一切為了考試,而英國人則崇尚“個性”、“自由”。
據澎湃新聞報道,英國《衛報》率先批評了“中式教育”:中國學校是“考試工廠”,中國已逐漸意識到“超前教育”的愚蠢之處,為何英國政府卻下決心效仿這種教育方式?
這篇評論文章表示,BBC向觀眾宣揚一大迷思:中國教育比英國教育“好”。但半個世紀以來,雖然美國和英國在PISA等排名榜上始終表現差勁,卻在學術研究、科學專利、發明創新、繁榮、創造力等方面引領全球。對他們來說,民主活力很重要。而中國教育和俄羅斯教育一樣,擅長制造機器人。為什么這對英國的部長們如此有吸引力呢?
也有中國網友認為,“中式教育”確實存在忽視學生個性、功利化、數理化課程太過艱深等問題。
網友@樊清霖表示,如果教育就是填鴨和考試,那中國早就把持了各種科學獎項和科學發明。相反,恰恰是這種應試教育磨滅了所有好奇心和發明創造,也造就了絕大多數學生去讀大學、混大學、讀完啥也不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表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學校過于看重老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
不過李愛云老師反駁了這種說法。據揚子晚報報道,李愛云老師告訴記者:“并非英國課堂不講紀律,他們自己的老師進來了,學生們一下子完全靜了下來。事實上,英國孩子并非可以隨意上課吃東西,也不允許化妝,英國學校對課堂秩序也是有要求的。就像中國課堂一樣,英國老師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也會有一定的懲罰,一般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記黑板留堂,第三次就要去見校長,老師也會采取找家長這樣的行動。說實話,咱們國內因為紀律不好去見校長的倒還不多,但國外會,還有專門分管紀律的校長。”
對于節目中出現的“中國老師不讓學生上課講話,不讓學生問問題”的鏡頭,李愛云認為,其實這也是把中國式教育“妖魔化”了。“這個場景我記得很清楚,在節目中我曾經確實因為紀律問題生氣了,我正在授課,有學生講話不聽講,我請他不要說話,而這時有另外的學生說那我來問個問題吧,我當時請他先不要提問。其實這并不是不讓學生提問,而是這個時候不要提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