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形勢緊迫 豫商卻接連締造傳奇
我們先看一下2013年中國企業500強名單。從數據上看,500強實現營業收入50.02萬億元,首次上了50萬億元的臺階,其中83家企業入圍世界企業500強。雖然中國企業500強整體規模繼續擴大,但是營業收入增速放緩。
分析表明,一方面,當前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仍然在延續,中國企業面臨的出口形勢短期內難以根本好轉;另一方面,中國速度正在由連續30年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換為平均7%~8%的中速增長,中國的中長期潛在的增長率正在逐步回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應當轉變長期以來在高速增長條件下形成的企業發展理念和經營方式,確立適應經濟中低速增長的企業戰略定位,從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要素投入驅動到創新驅動轉變。
在2013年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中,河南省有14家企業入圍,比去年增加了1家。位居省內前三的企業分別是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雙匯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它們在榜單中的排名分別是第66位、第98位、第263位。其中雙匯集團也入圍2013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排在第129位,同時入圍2013中國企業效益200佳,排在第105位。
在大家印象當中,講到經貿商業,粵商、浙商比較出名,在走出去的路上比較成功,其實早期從河南走出去創業的河南企業家也開始嶄露頭角,有的甚至成為中國商界的風云人物。比如,11月9日,大家都知道,廣州恒大捧起了亞冠的獎杯,恒大的老板就是河南人。前幾年買下德國帕希姆國際機場的龐玉良也是河南人。今年9月雙匯國際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圓滿交割,完成中國對美國企業最大的一個收購案例。以上只是河南成功企業家在外面打拼的代表,在他們身后有一個龐大的河南企業家群體,在國內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北京、天津,中西部的山西、陜西、新疆等地。在世界各地也不乏他們的身影,豫商正在締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傳奇。
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實現企業目標的必由之路。從國際經驗看,跨國或者跨地區投資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有利于我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后發優勢。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融合與接軌,開展國際競爭與合作。全球化的趨勢要求企業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新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中國近年來對外投資增長迅速,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今年6月發布的2013年世界投資報告,2012年中國吸引外資雖然有所減少,但對外投資創下了84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的2912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456億美元,同比增長29%。中國轉變為投資者的新趨勢已經出現。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雖然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前三季度整體保持增長,但第三季度出現了下降趨勢,環比下降了26.4%,同比降低了6.2%。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對外投資進入2013年以來,逐步呈現了增速放緩的態勢。從投資方向上看,2013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美國仍然是吸引中國海外并購投資資金最多的國家。
美國成中國投資大戶 貿易壁壘仍制約發展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在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國投資的增長速度最快,達到了250%的高速增長。在對美并購方面,美國也依然是吸收中國資金最多的國家,并購數量36起,總金額超過13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06%。我們還要看到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并支持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但中國對美投資依然處于起步階段,甚至不到美國吸引外資總額的5%,同時落后于墨西哥、巴西、新加坡這樣一些國家,這樣一種現象和中國作為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大家知道,美國在金融危機后期提出了“再工業化”和五年出口倍增計劃,這樣一些計劃和我們中國經濟在很多領域產生了沖突,特別是美國正在大力發展的行業,例如新能源、電子信息、低碳經濟、生物科技等。中國的企業在這些領域的投資,可能會受到更加苛刻的審批調查,所以不確定的風險會增高。
從中美關系大的走勢上看,中國對美投資應該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首先,中美兩國高層交往密切,機制性對話順暢,兩國政府換屆以來,雙方掀起了高層交往的高潮,中美之間建立了戰略對話、人文交流機制、商貿聯誼會等機制。兩國政府間的對話磋商機制達到90多個,涵蓋政治、經濟、安全、人文、科技等領域,這些對話機制對雙方增進了解和互信、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在美國舉行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了178項具體成果,為歷屆之最。
其次,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發展迅速,目前美國已經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201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4847億美元,是1979年中美建交之初的近200倍。截至2012年年底,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累計超過700億美元,中國對美國的非金融投資超過90億美元。今年1月到9月中美雙邊貿易額達3791億美元,同比增長6.7%。2013年估計中美貿易可能會超過5000億美元。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雙方同意按照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啟動雙邊投資談判。
此外,中美在能源科技、農業、環保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取得積極進展。
但是,我們看到雙方關系的進展,同時也要看到受金融危機以及美國國內政治因素影響,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在上升,中美經貿摩擦增多。中國一些企業赴美投資受挫,美國對中國企業頻繁發起“雙反”調查。美方還在人民幣匯率,市場環境,國有企業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等問題上對中國施壓,中美存在貿易摩擦實際上是中美利益互融加深的體現,關鍵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避免經貿問題政治化。
我們應該關注美國能源獨立戰略下一步的動向。中國政府期待美方早日開放液化天然氣對華出口,同時在開發頁巖氣領域開展合作。美國正在積極推進基礎設施更新換代,中國在這個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果美方為中國企業參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和融資合作提供便利,將為中美合作打開一片新天地。不過美國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一直是中美貿易發展的瓶頸。美方也多次表示將調整有關政策,但是始終沒有采取實際的行動。
總的來看,中美之間對話和合作仍然是主流,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在這個前提下,如果中國投資企業能夠很好地識別風險,有效地管控和規避風險,同時能夠把握住機會,那么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或者辦廠的這樣一種前景應該會有所改善。
小身材 大作為
民營企業成海外并購主力軍
在講到我們對外投資的時候,我們還要看到民營企業這些年來所取得的一些成績。
近年來,涌現出一些大型海外并購案例,其中包括三一重工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巨頭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吉利并購沃爾沃、大連萬達并購美國AMC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公司以及這次的雙匯史密斯并購案,可以說經過過去兩年的發展,民營企業已經確立了中國海外并購的地位并擴大了中國民營企業在海外的影響力。
根據畢馬威研究數據,2013年上半年中國民營企業第一次實現了在海外并購投資總量上超過國有企業,不僅在并購數量上占比達到65%,而且占到整體海外并購資金的55.8%。在涉及行業方面,民營企業投資主要集中于房地產行業、消費品領域、材料業以及服務領域。
2013年前三個季度過后,雖然民營企業海外并購投資依然保持活躍,數量占比穩定在60%以上,但并購的資金總額有所減少,占比不到10%。國企的大額并購,基本都集中在資源和能源行業,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另外,盡管民營企業對于海外投資的愿望強烈,但是普遍都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國內流動性趨緊,企業融資受限也加大了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難度。
中國經濟全球化發展給民營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民營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活動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民營企業所有權較為清晰,決策快速靈活,經營管理相對獨立,在進行對外投資的時候,較易獲得投資所在地政府的批準。另外,民營企業家一般都富有創新、膽識和百折不撓的企業家精神,這使得民營企業在快速適應多變的全球化經營環境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與國際大型跨國公司相比,大多數中國民營企業處于小規模發展階段,這有助于其在海外尋找小眾市場發展,可以避免與大型跨國公司展開面對面的直接競爭。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民營企業走出去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說,資金短缺,融資困難,這是長期困擾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問題;比如說,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從而對企業的發展形成一種限制;又比如說,在市場競爭中人力資源匱乏比較突出,還有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產品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內升動力不夠導致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另外,我們也缺乏扶持民營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活動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
可以說,雖然民營企業海外投資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隨著對于國際并購市場操作和規則理解的加深、融資環境的變好以及自身相對于國企的靈活性和透明性,民營企業將會在國際并購市場有更大的作為。
當前,全球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更加穩定但更加緩慢的增長時期。今年6月,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小幅下調。
受全球經濟增速更加緩慢的影響,外需不振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這些因素仍然對企業擴大出口形成制約,特別是對于小微民營外貿企業而言,將面臨外需不穩定、訂單短期化這樣一些問題。
建言河南企業:
“走出去”關鍵在于創新
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尋求國際化經營的時候,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他們能否通過自主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和文化創新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此,首先需要深入研究國際市場,細分國際市場,明確國際市場定位,實行區域化、國際化、組合式市場發展戰略,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進得去,站得住,不斷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高自己的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抗風險能力。同時,要注意培育世界市場意識,掌握市場規則,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
其次,需要實施國際產業戰略。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國際產業轉移發展動態及其趨勢,有選擇地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蹤國際新興產業的發展動態及其趨勢,深入研究在國際分工中的產業發展定位,積極參與打造國際型產業集群,努力形成先進制造業優勢,不斷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當然,還要注重科技進步,提高民企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再次,需要充分利用國際技術市場,想方設法尋找引進和使用的先進技術,共同開發國際國內市場。對于國外那些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或者暫時擱置還沒有用起來,適合國際國內市場發展的專利技術,尤其要注意尋找和引進。也可以加強國際間的中小企業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同時,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加強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實施品牌戰略。這是民企走向國際化,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根本之路。
最后,還應該注意堅持以人為本,培養適合國際化經營的人才隊伍。采取參股的方式與西方主流經濟融合,從而建立一個跨國性的商業發展共進退的“命運共同體”等。
我了解到,不久前河南省剛剛召開了2013河南企業100強發布暨大企業高峰會,會議向全省企業和企業家發出了“深化改革促發展、轉型升級譜新篇、努力打造河南經濟升級版”的《倡議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升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目前,河南省乃至全國的企業其實都面臨著一個如何增強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包括觀念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管理的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等。中國現在已經進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企業家應進一步增強調結構、促轉型的緊迫感,從自身現實出發,不斷審視企業的增長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在產業鏈、價值鏈、生態鏈中的地位、方位,對發展戰略進行再思考、再定位。增強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在國內和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
?
?
相關鏈接
博鰲亞洲論壇4月8日召開 討論議題涉及南海局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