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學生負擔過重已成民族之痛 重壓導致全民焦慮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9-17 10:53

      “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這樣的口號喊了幾十年,各地的“減負令”多達上百項,可是,“減負”就像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手上的巨石,每天被推上山,然后又滾下來,如此周而復始……

      為什么總也搬不動孩子身上的那座大山?為什么不能把學習的負擔變成求知的快樂?為什么不能還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一連串的“減負之問”,引發人們對“減負困境”的關注與思索。

      “放學了,我們打開書包寫作業;放假了,我們背著書包去補課;開學了,我們的壓力比山大……”

      這是目前中國中小學生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沉重的課業負擔,頻繁的考試競賽,巨大的升學壓力,使孩子們失去了快樂童年,“累”成了他們花季歲月里共同發出的嘆息。


      “我被中國教育逼瘋了”

      學習日近八成學生睡不足

      5月2日,南京。“五一”小長假結束了,一位六年級小學生還沒寫完作業。凌晨4點,他開始忙碌。黎明時分,家長發現他在樓道內用圍巾上吊自殺了。寫不完的作業,成了這名少年死亡的直接“殺手”。無獨有偶,另一名跳樓自殺的孩子,醒來后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不想上學了,作業做不完啊。”

      就在前段時間,湖北宣恩一中還處于暑期補課狀態。部分學生因心生不滿,將書本從教室往樓下扔,繼而發展為撕爛書本漫天紙屑飛揚。宣恩一中校長說,今年暑假能放20多天。在全州重點高中里,宣恩一中的“補課時間已經是短的了”。類似“毀書”的事情并不是新聞。“毀書”所折射的,正是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辛酸”、“苦楚”和巨大壓力。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在一次學校調研中,問學生們最喜歡什么課,學生們齊刷刷地回答“最喜歡下課”。這腦筋急轉彎似的幽默答案,讓一個從事了多年教育工作、自認為了解學生的教育行政官員陷入沉重思考:為什么今天的學生不喜歡上學、不喜歡上課?

      課業負擔之重,已經讓孩子喘不過氣!教育部門在下達“緊急減負令”10年后的2010年,課業負擔不僅沒有減下來,相當數量的中小學生還付出了健康的代價。數據表明,10年間,小學生近視率翻了一番,由20%達到40%;初中生近視率高達67%,增長近20個百分點;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1999年以來,中國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在持續減少,“學習日”近八成學生睡眠不足,周末也有超過七成睡眠不足。而長期睡眠不足,損害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帶來長期的精神創傷和人格障礙。

      多年來,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違背了教育真諦,也違背了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一位中學生的呼喊使人警醒“我被中國教育逼瘋了”。


      重負之下的家長很“變態”

      舍不得吃穿,卻把大把鈔票送給培訓機構

      “周一拼音,周二陶土,周三聲樂,周四英語,周五鋼琴,周末數學……”武漢徐女士已為5歲半的孩子報過17個培優班,累計花費近12萬元。

      這絕非個案。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讓很多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一個孩子身上。

      孩子們的重負也傳遞給家長,使家長們也變得很瘋狂、很“變態”。“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卻舍得拿大把大把的鈔票送給培訓機構;孩子上學我們工作、孩子培優我們作陪,節假日不屬于孩子也不屬于家長;眼睛盯著的是考試成績,耳朵聽的是各路有關教育的小道消息,鼻子還要靈敏嗅出暗流涌動的培優市場孰優孰劣,口頭談論的也都是奧數、培優……疼她就是害她,總不能為了一個快樂的童年而失去美好的未來吧?”

      這是武漢市一位母親發的帖子《女兒小升初,我被逼成“變態娘”》,立即引起眾多網友“圍觀”,許多家長感同身受、紛紛跟帖,認為自己也是“變態娘”、“變態爹”。

      家長們的“變態”源于巨大的升學壓力。由于擔心孩子上不了好學校,充滿焦慮與不安的家長們不停地為孩子們灌輸這樣的理念:我們什么都沒有,只能用能力說話,用成績說話。于是,家長也和孩子一起,在求學的道路上跋涉、拼搏,逼迫孩子盡可能地比其他孩子多學一會兒,多讀一點,多考一分,從學校門口接出來,又把孩子送進培訓班……課業負擔,就這樣疊加起來了。

      越減越重釀成“全民焦慮”

      壓彎孩子的身軀,扭曲孩子的精神

      早在1955年7月,教育部(微博)就發出新中國第一個“減負令”《關于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1988年5月,國家教委發布規定,“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2000年2月,教育部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切實把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減下來”;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把“減負”上升為國家戰略。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小學生的負擔卻越減越重。

      重負之下,拔苗助長,教訓非常深刻。機械重復的學習只能培養出工匠,輕松快樂的創新創造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大師。沉重的負擔,壓抑了孩子們的興趣和個性,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振聾發聵,引人思考,讓人焦慮。

      教育的“全民焦慮”,已成為當今中國的一個明顯標志,彌漫于社會各個階層、各類人群。當政策的減負目標像西西弗斯的巨石那樣年年推進、又每每回到原點的時候,損害的已不僅僅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前不久,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2013中國民生發展報告》顯示,學業負擔過重,鍛煉時間過少,營養嚴重過剩導致學生體質下降。2012年,我國6—15歲兒童中,城鄉女孩超重以及肥胖比率高達21.5%;男孩超重及肥胖比率高達32.3%。

      一個個年少便體態臃腫的孩子,卻并不會為身體素質的糟糕而憂慮,只會因考試成績的不盡如人意而沮喪。這顯然是一種教育觀的倒置與錯位。它不僅壓彎了孩子的身軀,而且扭曲了孩子的精神。

      過重的負擔,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中國教育之弊、中華民族之痛。

    ?

    ?

    ?

    相關鏈接

    海口中小學生減負難見實效 “成績杠桿”成主因
    京中小學“減負八條”今起實施 解決課業負擔過重
    北京“最嚴”中小學減負今起實施:高年級壓力仍大
    希望“學生減負”別再是紙上談兵
    別再讓小馬拉大車--代表委員熱議中小學生“減負”
    葛劍雄:兩會,要減負也要加壓
    學生“減負”應從家長著手
    高考減負教育公平 2013教育改革直面難點熱點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編輯:馮丹霞] 
    熱詞推薦:凈化_ 綠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