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歐美自貿協定首輪談判7月初在華盛頓鳴鑼開場后,近來歐盟繼續加快在全球建立貿易伙伴的步伐。就在上周四,歐盟委員會發表公告宣布,歐盟與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馬的貿易協定當日正式生效實施,并期待中美洲其他國家不久也加入這一協定。
大改貿易保守作風
事實上,歐盟與上述三國簽署貿易協定并非“貿易大單”。此前歐盟同墨西哥、秘魯、哥倫比亞和智利已實行自由貿易多年,而拉美只是歐盟自貿布局中的區域之一,其觸角實際上已拓展到遍及全球數十個貿易伙伴。其中多數雙邊自貿協定已經或即將實施,有些則正在緊鑼密鼓地談判之中。歐盟自貿戰略的首要目標是構建橫跨大西洋的自貿區。在歐盟自貿戰略的布局中,亞洲國家被列為重點對象。兩年前,歐盟與韓國的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實施,這是歐盟與亞洲國家締結的第一個自貿協定。此后,歐盟與新加坡也簽署了自貿協定。在歐洲、南地中海和非洲等其他地區,歐盟同一些國家也已締結協定或正在進行談判。
“之所以大步伐加快自貿談判,原因之一在于歐盟在經濟危機后想要重新定位,重整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改變原來貿易政策過于保守的作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劉元春認為,“與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建立自貿區域,是為歐盟整體貿易地位、出口導向定位調整打下基礎”。
各國建立區域自貿是大趨勢
正如上述所言,歐盟在自貿談判方面并非先行者,美國、日本以及中國近年來也從未減緩步調。
僅在今年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談判。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成立于2005年5月,目前包括新西蘭、新加坡、智利、文萊、美國、澳大利亞、秘魯、馬來西亞、越南、日本、墨西哥和加拿大共12個國家。中日韓自貿協定首輪談判也于今年3月結束,第二輪自貿談判協定于7月舉行,目前正在籌劃第三輪自貿談判。今年7月,中國通過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自貿試驗區建立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同年7月,歐美自貿協定首輪談判在華盛頓展開,下輪談判定于10月在布魯塞爾舉行。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各國建立區域自貿是一個全世界的大趨勢,美國是這方面的先行者,中國也沒有落下,歐盟當然要加快腳步。同時,它也有經濟復蘇的考量,通過出口來擴大對外貿易,實現全球資源優化配置。
WTO作用被邊緣化、架空化
由于多年來多哈回合談判面臨分歧,談判結果多次無疾而終,多國便開始加快區域自貿談判進程。多哈回合談判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之間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2001年11月,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啟動了第一輪多哈回合談判,直到2009年第七輪回合也終因各國分歧沒有達成共識而被擱置。
“各國自由貿易區域建立得較快,包括現在正在進行的中日韓貿易談判,其實這是在多哈貿易談判陷入困局后各國對WTO的一種架空以及邊緣化的趨勢。”白明分析。
未來自貿談判寡頭式競爭加劇
對于歐盟近來在自貿協定談判上的頻頻動作,有分析認為歐盟也是出于相應意識形態背景的考慮。一方面是有與美國簽訂TPP競爭的考慮,以區域貿易來取代多邊貿易。另一方面也為應對中國貿易崛起沖擊尋找出路,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中國戰略擴張的反對。而未來,或許更多國家會以歐盟現在的競爭思維,加入到未來的自貿區域談判隊伍中。
白明表示,隨著貿易區域的建立愈來愈多,也會逐漸出現一些國家以及區域成為自貿區的重疊和交叉國家和區域,很可能會因為自貿區的規則制定不同而引起摩擦。未來對于那些沒有加入自貿區的國家而言,就會面臨更多的貿易壁壘及摩擦,所以未來貿易可能更加便利化的同時也帶來更多挑戰。
“隨著WTO作用被逐漸架空、邊緣化,區域性、板塊性競爭加劇,多邊貿易體系必然會受到沖擊,進而步入低谷期。但隨著區域性競爭的加劇及發展摩擦的出現,又有可能重回多邊貿易體系,呈現一種逆勢發展、螺旋前進的趨勢。”劉元春認為。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