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經過捕獲、緩沖、拉回、鎖緊4個步驟,“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器3日凌晨實現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獲得成功。(視頻截圖)
中新社華盛頓11月2日電(記者德永健)北京時間3日凌晨,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相擁”,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進行的無人自動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取得成功。對此,美國專家稱贊中國太空事業迎來“里程碑”,表明近20年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取得的進展非常可觀。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合會中國問題專家顧克剛(Gregory·Kulacki)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掌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是中國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的先決條件,但也是整個計劃中“最具挑戰”的部分,“完成自動交會對接試驗標志著中國太空事業迎來一個里程碑”。
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華盛頓分部總監維多利亞·薩姆森也表示,9月29日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已是一項重大成就,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與神舟八號飛船順利實現交會對接,因為“掌握這項技術的確很難”。
美國知名太空問題專家、海軍戰爭學院教授瓊·約翰遜-弗里斯進一步指出,1992年中國為載人航天工程制定了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為空間站建立配套設施及建成空間站“三步走”戰略,近20年來這一戰略取得的進展非常可觀。“中國現在是全世界僅有的三個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成功對接顯示出中國發展太空力量的決心和進步。”
3年前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弗里斯曾用“龜兔賽跑”作比中美太空事業,指出中國太空探索雖起步慢,但一直在穩步前進;3年后弗里斯表示,現在中美的著眼點已然不同,“中國準備延續人類借助空間站進駐太空的傳統,美國則決定用正在研發的‘太空發射系統’探索其它目的地”。她同時指出,盡管潛心探索的領域不同,但廣袤的太空為中美兩國合作提供了很多機會,而且當今世界的全球化屬性也要求各方攜手合作。
弗里斯強調,中國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之時,正逢國際空間站“退休”,屆時希望各國與中國空間站項目展開合作,“讓人類繼續在太空中占有一席之地”。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德永健]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