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24日消息? 一場在家門口舉辦的大運會,讓北理工這所學校的足球,在圈子里火了一把,也讓金志揚“校園足球”的理念再度在全國鋪開。一直認為“學校體育制約三大球的發展”的金志揚認定:“中國足球的發展出路,在校園足球。”
在中國大運男足的全部比賽結束后,南都記者專訪了從2003年就開始陪金志揚一路征戰中乙和中甲至今的北理工“元老”球員———在大運會中日之戰中奔襲打入精彩一球的“博士球員”楊陽(微博博客),他正是金志揚校園足球理念的極好例子。對于如何平衡學業與足球,楊陽告訴記者:“我認為,校園是中國未來體育發展的主流。”
足球放棄,曾經是另一種開始
學業還是足球?對于從小練球且踢得不錯的運動員來說,必須要面臨這樣一個抉擇。而大多數人并不需要用很多時間去思考自己如何抉擇,因為毫無疑問,他們會首選足球,放棄學習,直到走入專業的培訓當中,這就是中國足球的發展模式,楊陽也是從這個模式中走出來的。
從小成績就不錯的楊陽,在業余體校進行培訓時就是尖子,但同時,他又是數學成績優異的奧數班學生。和其他孩子一樣,在1997年,楊陽面臨著將放棄學業進入到職業隊的選擇,當時國內足球環境如日中天,楊陽期望成為一名職業球員,回憶當時,他說,“當時還是更喜歡足球,自己踢得也不錯,因此順其自然地選擇了足球。”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成績和球技都還不錯的球員,不止他一個:“我們當時有個同學,比我還厲害,成績全校第一,還是班長,又是三好學生,球更是踢得不錯。”不過之后兩人沒有什么聯系,也不知道這位班長去了哪里,但顯然已經不在足球圈了。
在選擇進入職業隊之后,楊陽跟隨當時來選才的人到了廣東,在廣東民峰這家小俱樂部開始他職業足球的道路。楊陽告訴記者:“之后一年多,我轉到了浙江綠城。”
不過2000年,一場變故的發生,讓楊陽對職業足球的態度徹底發生了改觀。當時中國足協選拔球員去南斯拉夫,在大名單上原本有他,可是最終名單卻發生了改變。楊陽說:“可能那個時候,中國足球正如火如荼,踢球的人特別多,競爭也十分大吧。”可是就是這件事情的發生,猶如晴天霹靂,讓楊陽“極度痛苦,當時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本來那是一個學習與提升的大好機會,可是……”楊陽回憶道,“那時候覺得一切都特別壓抑,像天都要塌下來一樣。父母都特別擔心,一直陪著我。”
在父母面前故作堅強的楊陽,常為此偷偷痛哭。
父母要他干脆回去讀書,把職業足球放下。可是出來三四年沒讀書,楊陽覺得,自己已經遠離了學校,不可能跟得上的。而且,“風風火火地出去踢球了,最后又回來了,面子上當時總覺得過不去。”楊陽說道。
不過最后,楊陽想清楚了,還是回到了學校讀高中。現在回憶來看,楊陽覺得自己還是選擇對了:“當時有同學出去了不好意思回來,或者不想回來,搞得最后自己沒什么出路,處境很尷尬。”當時心情特別矛盾,一來對職業足球有一種失望,二來仍然還是想踢球。
不服輸的性格,讓楊陽一直格外努力,400多分的高考成績,在體育特長生當中,已經是十分少有的了,他進入了北京理工大學,在大一的時候,開始進入北理工球隊。他說:“我對當時這個成績還是很滿意的,這分數也不低了。這次回歸校園,意外地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又能踢球,又能上學。”
學業讀博,讓他延續足球夢想
在北理工的日子,要真正兼顧學習和足球,楊陽把時間壓縮得更緊了。在讀本科的時候,每天下午4點之后,還可以有穩定的時間訓練,可是一直讀書直到念博士之后,楊陽說:“時間緊張了,以前還能有固定的時間訓練,現在都變成機動時間,還要帶一個碩士,練球的時間更少了。”
作為北理工踢球與學業結合的代表人物,楊陽不想耽誤其中任何一樣。魚和熊掌,有的時候還是可以兼得。本來碩士畢業之后,楊陽也曾考慮過就業,不過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并不明朗,加上對球隊的眷戀,楊陽稱:“讀博,也可以讓我在這個時候,有更多的沉積,能夠讓自己以后發展得更好,同時,我還可以是北理工球隊中的一員,繼續踢球。”
許多人會以為導師對踢球的楊陽會稍微照顧一點兒,不過,他的導師侯光明對就讀企業管理專業的楊陽的要求,卻比其他學生更高。“侯老師對我要求十分高,可能覺得我平時要抽時間練球,要把學習搞好,就得多做一些努力吧。”楊陽說。
多年來一直是球員與學生的雙重身份,楊陽笑稱連找女朋友的時間都沒有,不過他覺得,女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急不來。
未來畢業,不會再當職業球員
對于以后,楊陽說“畢業后,肯定不會再作為職業球員去踢球了,明年可能要忙論文,也不一定能踢了,現在想的還是把今年球隊后面的比賽打完,特別是中甲這邊,球隊現在的情況不太理想。”
北理工目前在中甲面臨保級危機,一直陪伴球隊從中乙征戰到中甲的楊陽,卻認為球隊往往在關鍵的比賽上面,更能夠把握住機會。雖然對球隊保級有信心,但是楊陽坦言“難度還是挺大的。”
一夜之間,在大運賽場上的進球,再加上“博士”這個頭銜,讓楊陽火了起來。對此,楊陽說“覺得這沒什么啊,可能是習慣了以學生身份踢球。”但楊陽并不知道自己的“稀有”,而這種稀有,也極有可能會鼓舞更多的人走上他的路。不過楊陽告訴記者,他擔心這種出名,會讓自己未來就業的壓力更大,他會因此對自己的要求更高。
楊陽說“有人認為搞體育的未來去做其他工作會不適合,我想通過我們的表現去適當改變一下外界的看法。同時,也告訴大家,學習和踢球其實是不沖突的,是可以協調好的。”
對于金志揚的校園足球理念,楊陽萬分支持:“如果未來我的孩子也喜歡足球,那我也會讓他走我這樣的路的。以前上大學的人少,家長也沒這個意識,把孩子送去學足球的特別多,可是隨著大學普及了,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沒個文憑,或者沒有足球之外的一技之長。”他還說“如果一所大學能夠把足球和學習結合起來,家長一定會愿意讓自己的孩子一邊踢球,一邊接受高等教育,這對中國足球的發展必然有更大的益處。”
對比中國和日本的校園足球,楊陽感觸更深“國內其他大學的足球水平相對北理工來說并不算高,這和日本大學的足球水平的確有著很大的差距。日本從高中到大學,有一個好的選拔機制和體系,國家的足球人才輸送是一體化的,使他們的高中和大學足球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至于我們的校園足球現狀,楊陽說:“我們的校園足球和職業體系是分開的,大學足球的水平和職業足球完全沒法比。”
不只足球如此,楊陽認為所有的體育項目都應該有一個好的校園體系“校園就是中國未來體育發展的主流。”
采寫:南都記者 馬驍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