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5月4日消息??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財政總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30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00億元以上;人均GDP超過4.5萬元,跨入全國中上城市行列。”這是海口“十二五規劃”經濟規模發展的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4月28日,“海口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暨重大投資項目發布會”給出了答案。
“十一五”交出滿意成績單
“十一五”時期,海口經濟運行質量向好、效益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全面超額完成。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590.55億元,較“十五”末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3萬元,是“十五”末的1.8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1191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2倍;財政總收入163.71億元,是“十五”末的2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6.94億元,是“十五”末的2.4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6720元、6155元,均是“十五”末的1.7倍。
在經濟規模穩步發展的同時,海口的產業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之中,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海口積極擴大產業規模,著力優化產業結構,2010年三次產業比例為6.4:23.8:69.8。
在過去的5年中,海口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電子農務和農業科技110覆蓋主要鎮、村,農業附加值明顯提高。
同時,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產業關聯度提高,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優勢產業不斷壯大,光伏產業成為新亮點。
而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也加快了發展,現代物流中心初具雛形,商務會展業煥發新活力,商貿圈、專業市場、農村市場穩步發展,景區點升級改造加快,高爾夫、游艇等新業態形勢喜人,休閑娛樂、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產業進入加速發展期。
“多極化”發展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
?
在海口市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這看似簡單的八個字,卻彰顯出海口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多極化發展、夯實海口的產業基礎、提高經濟發展承載力和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的信心和決心。
?
海口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旅游、現代物流、商務會展、文化創意、餐飲購物、體育休閑、金融保險、康體療養、旅游地產等現代服務業,構建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到2015年,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0%以上。
?
而在構建新型工業方面,海口市更是拿出了大手筆——到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0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省70%以上。
?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海口市常務副市長張磊用“四”和“五”做出了解答。“十二五”期間,海口將明確并落實“四個區域定位”:即明確重要物流基地、特色旅游產業帶、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現代高效農業高地四個區域定位,準確把握全市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位置。同時,海口將全力發展“五大產業集群”:即形成汽車、食品飲料與農副產品加工、光伏、醫藥、文化創意與休閑娛樂五大過百億的產業集群。目的是要夯實海口的產業基礎,提高經濟發展承載力和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人民網] [作者:毛雷] [編輯:李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