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新春走基層

    客家人年夜飯前必祭祖
    編輯:李昕昕 作者:李曉梅 發布時間:2011-02-02 13:57
      

      海口網2月2日消息??赴圩辦年貨,貼對聯、門神、年畫,準備年夜飯……大年三十除夕這天是客家人最忙碌的一天。江西贛南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每逢春節,這里的每個客家村落都浸潤在節日氣氛中,那些根植鄉間、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年俗,加上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生活,讓寧靜的村落更加生氣蓬勃。

    ?

      年夜飯前必須祭祖

    ?

      春節期間,記者穿行在江西贛州市崇義縣農村,隨處可見一棟棟掛著紅燈籠、貼著紅春聯的客家風格的民居和略帶現代化的小樓,掩映在青山綠樹之間。

    ?

      大年三十這天,崇義縣思順鄉村民李賢春一大早就從家里出發,踏著水泥路步行2公里去趕圩購買還沒備齊的年貨了。已年過六旬的李賢春告訴記者,他的幾個兒子早已因工作原因搬進了縣城或外省居住,留下他和老伴守著村里的土房子,由于今年兒子都要攜家帶口回家過年,“雞鴨魚肉都備齊了,對聯門神都準備好了,我還要去給小孫子們買點煙花。”李賢春臉上掩飾不住的笑容。

    ?

      李賢春說,客家人過年是從農歷臘月二十四開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說,過年是從傳統的過“小年”開始。小年過后,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炒粉皮、結米糖、炸豆腐,以及購買雞鴨魚肉、香燭爆竹之類。此外還少不了抽出時間來打掃庭院、擦拭門窗等。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早早地貼上對聯、年畫,然后準備年夜飯。

    ?

      據介紹,客家人吃年夜飯之前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即不能忘記故去的老祖宗,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首先必須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爾后,一家人才團團圓圓吃年夜飯,這一餐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了“年飯”,長了一歲。飯后,年長者會為小孩包上吉利的“壓歲錢”,除夕才算過完美。正月初一凌晨,男人們早早地便起來洗漱干凈,然后點香燭、放爆竹,給長輩拜年,早餐也要吃齋,并以芹菜、豆腐為主,意為勤勞致富發財。


      “我們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過年更有氣氛!”

    ?

      記者隨同李賢春一路趕圩,他滔滔不絕地說著村里過年的習俗和農村生活的變化。“這些年農村變化太大了,客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轉變。”李賢春激動地說,以前村里土路泥濘不堪,房屋破舊,到處臟亂,但經過贛州市統一的改路、改水、改廁的新農村建設后,用村民的話說,“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做飯不燒柴,村寨靚起來’”,辦了過去多年想辦卻沒有辦成的大事,農村百姓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凈水,用上衛生廁,住進整潔房。

    ?

      為此,10年前“農轉非”的崇義縣思順鄉思順村農民何子華,最近把家人的戶口重新遷回了村里。不少外出農民工都認識到“農村并不比城市差,農業大有可為”。

    ?

      “我們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過年比城里還更有氣氛,。”李賢春的話底氣十足,他告訴記者,盡管現在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生活環境越來越美,許多人原來具有客家特色的土房子都變成了現代化的小樓,但是客家人過年的習俗沒有變,外出務工的人大部分都從省內外趕回農村的家里團聚,過年還是那么熱鬧,那么有氣氛。

    ?

      采訪中記者深刻感觸到,除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客家人過年最令人留戀是濃濃的年味,最令人高興的是外出務工或定居外地的年輕人都全部“歸巢”。他們除了帶回一年賺得的收入和禮物,更重要的是為這些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帶來團聚的歡樂。

    ?

      客家老人老鐘接受采訪時高興的合不攏嘴,因為長期在廣東打工的兒子帶著媳婦回家過年了,還給他帶回了愛喝的補酒,愛喝兩口的他雖已過七旬,但接過兒子手上的一箱酒,卻高興無比,健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