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僑批承載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 片片家書寄相思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邱江華 李佳飛 時間:2021-01-18 09:09:29 星期一

    僑批附帶的家書。李佳飛 翻拍

      捐資助學 家國情懷

      “捐文昌華僑中學之款吾即日付,不用掛念到扵,使法有頭有尾無成問題……”瓊籍華僑們不僅牽掛著自己的小家,也時刻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境況,捐資助學、扶貧幫困、修路造橋等是他們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在文昌市東閣鎮紅星村委會流坑村,有一所新龍門小學。2020年11月19日,海南日報記者到此采訪時看到,新龍門小學是一幢二層小樓,位于離村不遠處的一片荒地上。在這個荒廢的學校小樓的一層中間大堂,墻上掛著一塊牌匾,里面的文字經過歲月腐蝕已模糊不清,但依稀能辨得,是記錄著華僑的捐款。

      “這座小學是村里兩位華僑捐資共建的。”流坑村村民邢福仁告訴記者,流坑村在國外的華僑非常多。“當年村里很窮,沒幾家人能揭得開鍋,不少人下南洋謀生。村里一男子叫邢詒書,1935年去泰國謀生,后來在異國發家致富,始終心系家鄉百姓,便與村里另一位叫邢谷鴻的華僑合捐20萬泰銖興建了新龍門小學。”

      “邢詒書寄回的僑批中,多次談到要重視教育,讓孩子讀書。”邢福仁介紹,新龍門小學建于1979年,共有6個年級,最多時全村100多個孩子都在此上學。“兩位華僑特別強調,村里的孩子讀書全部免費。老師也是華僑們出錢請的。在教育還不普及的時候,村子里的孩子就開始享受義務教育了。”邢福仁笑道,“除此之外,華僑們還捐資建了寶芳衛生院、水塔等,為家鄉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隨著時代的發展,盡管新龍門小學已經人去樓空荒廢了,衛生院也由政府接管,但老華僑們的恩情卻永遠刻在村民們的心中。”

      在文昌市錦山鎮也有相似情景。“這條叫錦萱街,相連的那是僑光街,也是當年華僑捐款3萬元修建的。”站在錦山鎮錦山中學旁,黃遠勝對記者說,“包括這個錦山中學,是當年錦山鎮南排田村旅泰華僑黃宏萱捐建的,華僑們難忘故土。”

    (編輯:陳德文)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