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敦煌 跨越八百年的絲路對話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趙優 李娟娟 時間:2020-08-25 10:19:21 星期二

    元代青釉蓮瓣紋雙魚洗。

    穿越時空的絲路對話

    8月3日,一輛文物運輸車靜靜地停在海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庫房忙碌,檢查、清點、拍照、記錄、裝箱,此行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敦煌。

    經過精心籌備,8月15日,“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絲綢之路咽喉要塞敦煌拉開展出序幕。

    此次展覽共分為“礁起礁沒”“帆起南溟”“千年守候”“舸楫齊揚”四個板塊,全面呈現中國古代對南海的探索、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南海水下的考古發掘,并為觀眾奉上沉睡深海數百年后再現“真容”的歷代文物精品,共展出重要出水文物及展品240余件(套)。

    一轉身,就能從莫高窟壁畫走向南海沉船。這是日前身在敦煌的市民和游客所享受到的文化盛宴。

    清青花花卉紋方盒。

    黃沙到海路,豈止千里?

    漢武帝將河西地區歸入漢朝版圖之后,列四郡,據兩關。敦煌(郡)從此展開輝煌的歷史篇章。古道蕭關,駝鈴聲聲,敦煌見證了“大漠孤煙直”中的經貿往來與文化交流。而在一眼千年的絲路故事里,南海也見證了“直掛云帆濟滄海”中的文明接力和英雄夢想。

    中國古代對南海的經略從何時起?在“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第一板塊內容“礁起礁沒”中,南海地理位置圖、航線圖、南海諸島分布圖、甘泉島唐宋居住遺址全景照片等圖版及沙盤直觀地為觀眾展示出--遠在秦漢時期,沿海先民已經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諸島,進行漁業生產和商貿活動,中國不僅發現了南海,而且對南海的島嶼、沙洲、暗礁、潮汐等有了一定認識。

    就在篤信佛教的名門望族、工匠畫家在莫高窟開鑿洞窟、創作壁畫時,途經南海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正在形成。

    此次展覽所展出的甘泉島唐宋居住遺址全景照片、陵水軍屯坡唐代珊瑚石棺墓照片以及三亞大云寺遺址出土的唐代筒瓦、板瓦等文物向人們講述著當時人員往來繁忙、貿易活動豐富的海上絲綢之路故事。

    從公元九世紀開始,由于航海知識的日漸積累和唐朝對中亞地區路段控制能力的衰弱,絲綢之路貿易開始轉換為海上貿易,海上貿易得以迅速發展。

    位于西沙群島所屬的甘泉島的甘泉島唐宋居住遺址是我國最南端的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出土的瓷器、鐵刀、鐵鑿、炊具鐵鍋、鳥骨、螺殼等遺物是唐宋時期船家停靠島上、避風休憩留下的,反映了我國先民開發經營西沙群島,以及這一時期跨越南海的西、南諸蕃水道繁忙的景象。

    三亞市解放路、番嶺坡和陵水黎族自治縣干教坡、福灣發現的唐宋時期伊斯蘭教徒墓葬群位于瀕海的沙灘地,正是新航線的必經之地。墓碑和墓室多是珊瑚石砌成,墓主為當時途經或駐留海南島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這些墓葬見證了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編輯:陳德文)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