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中科院深海所科研人員科普鯨類動物 鯨生鯨事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王玉潔 杜莉 劉明明 李瑋競 時間:2020-08-17 10:36:01 星期一

    弗氏海豚。新華社發

    保護鯨類就是保護人類

    鯨類的保護、研究和管理面臨挑戰

    同為哺乳類動物,人類和鯨類分別代表著陸地上和海洋里最高等的生物,人類、鯨類、海洋,這三者之間有著復雜卻又簡單的關系。

    在海洋環境里,鯨類通常是頂級捕食者,被視為生態系統健康狀態的指示,是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對象。關于它們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在國際社會,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受到極高關注。

    然而,在全球范圍內許多鯨類種群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衰退或變化,在大多數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動鯨類的保護、研究和管理工作受到極大挑戰,往往連最基本的科學信息如動物出沒和分布資料都十分匱乏。

    對科研人員來說,研究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當前,針對我國南海鯨類的調查工作和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岸型物種,針對深潛鯨類及遠海型鯨類的科學調查還比較少。”劉明明認為,基于南海鯨類動物保護、研究和管理的目的,我國鯨類科研人員、保護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掌握更多南海鯨類的最新本底資料,例如鯨類的物種多樣性、出沒記錄、分布、棲息地環境特征、威脅因素及一些常見物種的種群生態學信息,以評估南海鯨類的種群現狀,開展科學的保護規劃,保障南海鯨類種群的生存力。

    劉明明說,如果能夠收集足夠豐富的資料,則可以整合南海及其周邊水域的鯨類資料,以了解某些特定物種如抹香鯨、大翅鯨等物種的遷徙或移動規律、生活習性及物種特征等,進而更好地保護鯨類。

    “如果有一天,鯨類無法在海洋里生存,這也基本預示著人類社會即將走向毀滅。”劉明明說,我國長江特有的淡水鯨類物種白鱀豚已經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這給人類敲響了生態保護的警鐘。南海鯨類種群的科學研究、管理和保護刻不容緩。

    水化學污染、棲息地喪失、商業捕鯨等都是導致鯨類直接或間接死亡的原因。不過保護鯨類并不困難,也不遙遠,你我都可以做。“多關注海洋環境保護,不往大海里丟棄垃圾,不去觀看圈養動物表演,節約資源,都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的保護之舉。”劉明明說。

    短肢領航鯨。新華社發

    鯨類動物趣知識

    ●鯨類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地球的大小水域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大動物

    ●抹香鯨一次能深潛幾個小時,已知最深下潛深度超過3000米

    ●龍涎香是抹香鯨的腸道結石

    ●有些雄性鯨類鯨躍是為了圈粉雌鯨

    ●座頭鯨、灰鯨遷徙路線最長

    (編輯:陳德文)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