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瓊臺俊杰
    北宋遷瓊杜氏:重教興學 忠勇厚德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陳光潤 時間:2019-06-10 09:18:11 星期一

      忠勇愛鄉

      海南杜氏歷代賢達中,應該是以“厚德流芳”的杜洪道最為著名。他是杜仲儒的第五代世孫,出生在動蕩的年代,經歷北宋滅亡、南宋興起。據族譜記載,他從小文武兼習,早年從軍,投奔岳飛軍中后更是作戰英勇,宋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已在岳飛軍中嶄露頭角。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金兵圍攻淮寧府,南宋大將成閔派杜洪道去解救,之后,杜洪道聯合守兵猛打猛沖,很快將金兵打敗在項城縣(今屬河南項城市)。次年,由于戰功顯赫,杜洪道被欽賜中軍統制。

      不過族譜還記載:“淳熙乙末年六月,茶寇賴文政自湖南犯廣東,辛棄疾督公與張憲諸軍討殺之。”這句話的歷史背景是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湖北路茶農、茶販在賴文政帶領下,正式舉旗起義,公開與官府進行殊死的對抗。令人疑惑的是,南宋抗金名將張憲被奸臣秦檜陷害,1141年在杭州眾安橋處被斬殺,怎么可能又在逝世34年后與江西提刑辛棄疾一起鎮壓“茶寇”,并將頭目賴文政誅殺呢?顯然不合常理。

      功成名就后,杜洪道回到海南廣做善事,熱心公益事業,造福百姓。

      幾百年風雨洗禮,人世間許多風物早已煙消云散,但杜洪道的厚德善行至今仍被銘記。海口市長流鎮瓊華村有一座名為“杜公橋”的石橋,長約70米,寬有4米余。該橋是杜洪道在南宋時期獨自出資建造,以方便當地鄉親往來,上個世紀90年代在原址上按原格局重修,整體風貌尚存。

      據史料記載,石橋重建之前橋頭有碑,刻有“淳熙年號,與杜統制公建”等字。該橋在古代一度是上島客通往瓊州府城的交通要道,宋代至民國初期,更是澄邁、臨高、儋州、昌江、感恩、崖縣等海南西部州縣到府城、海口的必經之路,直到現在,杜公橋仍在使用,方便著瓊華村群眾出行。

      杜洪道忠勇厚德的品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杜家后人。杜氏第十代世孫杜恩智,元朝大德年間的武庠生,欽賜哨官,授雷州千戶。他在粵西因剿匪和帶兵有方,并建立功勛而名聲大振,保衛海南中戰功卓著,后在戰場上英勇犧牲。

    ?

    ?

    相關鏈接:

    遷瓊三代造就一個書香禮義之家 “后巷陳氏”家族軼事
    黃氏遷瓊始祖黃篪家事 恩義千秋,族譜中的古老印記

    ?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