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精品黎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傳統織錦服飾全國巡展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易宗平 通訊員 黃立明 文宏武 時間:2019-04-08 09:14:54 星期一

      原標題:上百件黎族傳統織錦服飾全國巡展

      精品黎錦走出去

      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正在織錦。 記者 易宗平 攝

      編者的話

      3月9日至4月14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與上海魯迅紀念館聯合舉辦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展出。海南島黎族五大方言區具有鮮明特色的傳統黎族織錦、服飾、配飾100余件套,集中展示了黎族哈、杞、潤、賽和美孚五大方言區的傳統美學文化。據悉,下半年,這批黎族傳統文化精品還將走出國門,對外展示。

      黎族是最早開發海南島的民族,在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他們創造和傳承了豐富、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其中,織錦和服飾是黎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黎族婦女高超的手工技藝。

      黎族有語言無文字,然而,黎錦就像是黎族人的“文字”,反映了黎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狀態和審美情趣。

      精美絕倫的黎族織錦、古樸粗獷的樹皮布、造型精巧的各類服飾,引得上海市民紛紛駐足欣賞,連聲稱奇,留連忘返。連日來,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迎來不少市民,他們津津有味地欣賞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與上海魯迅紀念館聯合舉辦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覽。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正在走向全國,今后還將赴文萊、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一展風采。

      黎族織錦。 記者 易宗平 攝

      驚艷:

      黎族服飾精品巡展“圈粉”

      在上海舉辦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覽,展出時間超過一個月。此次展覽精選了100余件(套)傳統黎族織錦、服飾、配飾,其中代表性的藏品有織錦、龍被、樹皮布、麻紡布、木棉紡、海島棉等。

      黎族服飾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黎族有一種高大上的服飾精品——龍被。《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跨越三千年時空的記憶》記載:黎族龍被是黎族在紡、織、染、繡四大工藝中文化品位最高、技藝最高超的工藝美術品,集這四大傳統技藝為一體,是黎族織錦中的奇葩,成為黎族歷代“歲貢”,故得其名。

      黎族還有一種“無紡布”,顧名思義就是不用紡織,而是用樹皮制成的。《山海經》中“績木皮為布”的記載,指的就是黎族樹皮布的制作工藝。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館長陳玉林介紹,樹皮布的加工步驟為:扒樹皮、修整、浸泡脫膠、漂洗、曬干、拍打、縫制成衣。

      往事越千年。這些底蘊深厚的黎族服飾精品,在上海一亮相,就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參觀。近一個月來,觀展熱度不減。

      一路風行,十足成色。近三年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先后與內蒙古、北京、云南、上海等省區市相關單位合作舉辦過多場“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其十足的藝術成色和民族特色,在沿途掀起了經久不息的黎族文化熱。

      保亭在力推黎族服飾文化“走出去”的同時,也積極將外地藝術精品“請進來”。 2月26日至4月12日,“茂林嘉卉——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版畫精品展”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中心舉辦。此次共有117幅作品展出,多為黑白版畫,也有少部分套色版畫,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為主,包括李樺、張望、楊可揚等中國新興版畫代表作家的作品,激發了不少保亭居民的觀展熱情。

    (編輯:王秋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