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手工椰棕繩:即將消失的手藝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李佳飛 時間:2019-04-02 11:01:12 星期二

      黃菊英和丈夫在合作制椰棕繩。

      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類憑借著智慧,發明了很多手工藝品,它們曾經影響一代代人的生活,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而美好的回憶。

      然而,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一些傳統手工藝正面臨消失。例如文昌東郊椰林的手工椰棕繩,從過去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做”,到今天的“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偶爾在做”。人們在感慨社會變化的同時,難免也會懷念過去的生活方式。

      鄉村百姓曾廣泛應用

      經多番打探,聽說文昌市東郊鎮有阿婆堅持在做手工的椰棕繩,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尋找,恰逢77歲的“煙斗公”騎著電動三輪車在椰林下穿行?!艾F在不好找了,但是以前多得很!”聽說記者來意,阿公立馬熱情當起了向導,打開了話匣子。

      “煙斗公”叫符致群,性情樂觀,因為成天叼著煙斗,很多人一時想不起他姓名時,就管他叫“煙斗公”,叫著叫著就出了名。他出生于東郊鎮椰林村委會田頭村,從小看奶奶搓椰棕繩,七八歲開始,便學會在一旁幫忙了。

      手工椰棕繩。

      據說,當地人把搓椰棕繩叫作“織緋”。農忙之余,婦女們就坐在樹底下搓繩子,家離得近的,還會聚攏在一起,邊干活邊聊家常。小孩子們在附近玩耍,調皮的會爬到蓮霧樹上摘蓮霧吃,乖巧聽話一點的,常常會被奶奶叫過去一起搓繩子。

      “以前椰棕繩的應用廣泛,搓繩子能賣錢補貼家用,所以一般的家庭都會叫稍大懂事一點的小孩幫忙呢。”符致群告訴記者,椰棕繩可以捆秸稈、可以做拴牛繩、還可以在庭院里掛東西。雖然用途廣,但因為不經處理的天然椰棕易腐爛、易斷,所以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新,這樣,人們對椰棕繩的需求量就很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東郊椰林片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利用閑暇時間手工制作椰棕繩。

      搓好的椰棕繩除了自家使用,多的還拿出去賣。符致群因為跟奶奶賣椰棕繩去過瓊海,去過海口?!白疃嘁淮螏?00多條去了海口,每條3米多長,一條賣3分錢,收獲將近20塊錢。那時候,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符致群說,有時一天賣不完,就要在外留宿一晚,奶奶會給他事先準備煮好的雞蛋和地瓜。

      黃菊英還堅持做椰棕繩。

      如何制作天然椰棕繩

      那么,曾經在鄉村被廣泛應用的椰棕繩到底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

      在“煙斗公”和村干部的熱心領路下,記者來到了田頭村村民黃菊英的家中。果然,一入庭院大門,便看到屋檐下成堆的椰棕和一捆捆紅褐色的纏成球狀的繩子?!澳蔷褪且乩K,和做椰棕繩的材料——天然椰棕?!秉S菊英指著那一堆絮狀物對記者說。

      椰棕是椰子殼里的纖維絲。在文昌東郊人的眼中,椰子可謂“全身是寶”,除了椰汁、椰肉可以食用,椰葉可以當燒飯的柴火,樹干可以蓋房子,哪怕是看起來最無用的椰子殼,他們也能做成椰雕、椰棕繩、椰棕床墊等產品。

      抽出椰棕的方法也很簡單。黃菊英說,通常就是用井水泡,一般泡10多天后就軟了,然后撈出來,用木錘子錘,目的是要打掉纖維絲中間的渣滓。常年泡椰子殼的水池呈紅色。砸錘時,椰子殼底下墊一塊舊布,以防紅色的渣滓水濺得滿地都是。錘好的椰棕再曬兩三天,等到曬干就是搓繩的材料了。

      觀察黃菊英手工制作椰棕繩,只見她抓起一把椰棕,很快在手里搓成長條,然后用左腳的大腳趾夾住固定,再拿起適量椰棕從另一端往上續,變戲法似的讓手里的繩子越搓越長。黃菊英的丈夫符致文在一旁幫忙,將搓出來的細繩一圈一圈繞成球形。

      “這只是第一步,拿到市場上賣的繩子比這個粗一些,也更結實。”黃菊英邊說著,邊繼續向記者展示第二步加工的程序。所謂“二次加工”,也叫“放纜”,就是將搓好的細小椰繩三條合成一股粗繩,這需要借助一件用木頭和鋼絲制成的類似織布機一樣的工具,當然,工具也是手工制作的。

      “放纜”過程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負責將細繩繞到一端的木槽上(當地人叫做“羊頭”),另一個人轉動軸承,讓3條細繩借助軸承轉動的力量緊緊擰成一股。

      黃菊英在手工制椰棕繩。

      讓人懷念的生活方式

      在黃菊英符致文夫婦專注做椰棕繩時,庭院間安靜得可以聽見風吹樹葉“沙沙”的聲音,制繩的木質器具發出有規律的“鏘鏘”聲。黃菊英說,以前最忙的時候,他們曾連夜趕工,不時能看見螢火蟲在周圍飛舞。

      可惜的是,現在他們都很少做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便宜又耐用的塑料繩進入人們的生活,用椰棕繩的人越來越少,產業難以為繼,很多人便停工或干脆轉行了。

      “做傳統手工椰棕繩并沒有很高的技術難度,一代代傳下來,耳濡目染,基本從小都會做。但是現在,基本都轉行干別的了?!币执逦瘯h支部成員黃宏明告訴記者,椰林村全村1031戶4400多人,像黃菊英夫婦一樣堅持做手工椰棕繩的目前最多剩一兩家人了。很多人已轉行就業,村子里有很多椰子產品加工廠,既有椰絲、椰蓉、椰子糖等食品類產品,也有椰棕床墊、椰雕、佛珠加工類產品。

      即便執著如黃菊英夫婦,手工制作椰棕繩也可能很快就難以為繼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做好的椰棕繩很難賣得出去;二是制作椰棕繩的木質器具年代已久,而周邊目前唯一會做這種器具的木匠也已80歲了,沒有傳承人?!艾F在能做就再做點,等到機器老化壞掉,我們恐怕也就做不了了。”黃菊英略顯遺憾地說。

      對于“煙斗公”來說,沒有人再做手工椰棕繩,他的生活品質可能不會受太大影響,但他小時候在村子里就聽過的此起彼伏的敲木錘聲,以后可能就聽不到了。

      不過,也有人說,許多傳統手工藝都在慢慢消失,人們懷念的,或許不是傳統工藝品本身的價值,而是在懷念一種生活方式。新一代人,將會有新一代人的記憶。

    ?

    ?

    相關鏈接:

    海南文昌花燈手藝人鄒宏達:守望“送燈”四十載
    【圖片故事】民間手藝人癡迷風箏20載
    非遺傳承人推動玉雕進校園:年輕手藝人要耐得住寂寞

    ?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