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定安縣瓊劇團原創瓊劇《母瑞紅云》赴京演出劇照。
探索:舊瓶新酒戲韻飄
在傳播瓊劇的過程中,定安瓊劇人也嘗試著不斷從方言、民歌、音樂尋找靈感,革新瓊劇的曲調、音律,并從社會現實和時代潮流中尋找創作題材,不斷創新瓊劇的演出形式和演出內容,舊瓶注新酒,讓瓊劇保持生命力。
說起創新二字,定安縣瓊劇團編劇兼演員徐姝璟頗有感觸。“我們在演出過程中,不斷走出去,學習其他戲種中優秀的、適合本地實際的部分,融入瓊劇之中。”她介紹,雖然經費不算充裕,定安縣瓊劇團始終沒有放棄學習和創新的步伐,經常前往各地開展學習交流活動。“我在上海的時候,看到許多年輕人排隊買票看昆曲,感到非常震撼。這些年輕人告訴我,在繁忙工作之余看一場昆曲,能夠讓身心慢下來,得到休息。我想瓊劇未嘗不可呢?”
近年來,定安縣瓊劇團通過吸收多方戲種精華,并不斷創新題材,根據社會現實編排了《定安娘》《父愛如山》《母瑞紅云》等多部現代瓊劇。“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地創新,創作出更加貼合當代人的生活節奏和觀賞習慣的作品,讓大家意識到瓊劇并不是落伍的藝術,它有很強的時代性和創造力。”徐姝璟說。
“在縣里的重要晚會上,一定能看到瓊劇團的身影,他們總能演出優秀的新作品,唱出我們心坎里的話。”定城鎮居民莫海芳是資深的瓊劇觀眾,“比如說今年1月,瓊劇團在沿江公園演的《扶貧先扶志》就演出了很多人對扶貧工作的看法。”
令人欣喜的是,定安縣瓊劇團的努力受到業內人士的肯定和觀眾的認可,并從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代表我省赴北京參加2018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
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主任謝柏梁曾在觀賞《母瑞紅云》時表示,定安縣瓊劇團三次參與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進京匯演。這期間,每一次亮相,都在題材、唱詞、舞美和演出方式等方面有所創新,整體演出水平不斷提高,給人眼前一亮的驚喜。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