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海南萬寧大茂竹編:指尖為“舞”繞青竹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袁宇 時間:2018-08-20 11:09:39 星期一

      黃東喜與他編制的竹搖籃。

      竹器制作就是心志的磨礪

      紅莊村村子不大,但房前屋后,一片片竹子連接成林,微風拂過,竹葉翠影交相輝映,不時發出陣陣悅耳的沙沙聲。隔三差五,在村里能看到收購搖籃的商販,他們開著農用三輪車到各個村收購竹器,再將滿車搖籃搖搖晃晃地運出村外。

      “制作竹器,首先要收集好材料。”黃東喜說,前期的準備材料除了大青竹,還包括一口鋒利的刀,“刀是必不可缺的,很多階段都要用到,比如剖絲、切絲、刮削、磨光。”

      黃東喜的刀尤為鋒利。剖開青竹的時候,黃東喜十分專注而果決,左手按穩青竹,右手用刀從青竹一端向下用力,往往伴隨著一聲脆響,青竹便被剖開一條縫隙直至被一分為二。

      按照此方法繼續將刨開的竹子對半刨開,刨成一條條寬約一公分的竹條。“這時候的竹條韌性不夠,還不能用來編織。”黃東喜說,要用刀將竹片上厚厚的竹肉分離,只留下編織搖籃所用的竹片,遇到個別竹片不平滑或邊緣過于粗糙的,還要將其打磨光滑,“有時候,剖好的竹片水分太多的話,就要進行晾曬,不然在編織過程中竹片可能會折斷。”

      “大茂的搖籃編織工藝非常簡單,基本只有一種六角孔編法,由于海南天氣太熱,更為密實的編法不如這樣透氣、實用。”黃東喜一邊說著,一邊手指翻飛,散發著竹香的翠竹片隨著竹匠的手指,靈活穿梭。不一會兒功夫,一件精致的竹制搖籃雛形就出現在人們眼前。

      隨后,再用兩根未削去竹肉的寬竹條,將其壓出一個弧度,放在搖籃的收口處固定后,一個底部渾圓,勻稱美觀的搖籃便誕生了。

      “大茂的搖籃結實耐用,保養得好的話,家中幾代人使用都沒問題。我們那一輩用過的搖籃,現在家里的兩個孩子又先后用過了還好得很。”黃東喜說,搖籃通氣又耐用,村里人喜歡用它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黃東喜看來,編織竹器關鍵在于“起頭”與“殺尾”。即從竹器的底部開始編織,然后才扎好口。頭起好了,就編得快,編得好;尾(或口)扎好了,就顯得協調美觀。

      “比如制作米升,起頭不好,就絕對美不起來。”黃東喜說,編織笸籮、米升,竹蔑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工序。笸籮用的竹絲要圓、光滑,頭尾一樣大小;米罐用的竹篾不但光滑細軟,而且頭尾也要一樣大小。“做米升好與不好,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細心耐心和手藝精巧的‘尺度’。”

      “另外,在制作竹器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心靜,在削竹篾時,要不抬頭,不張望,不發脾氣,專心地用刀削,削到滿意才松手。”黃東喜說,制作竹器,不僅僅需要竹器匠人手上靈活,還需要他百分之百集中精力,要有足夠的耐心,“像制作蒸籠等難度較大的竹器,匠人往往要連續2至3天保持著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如果心不靜,就做不出好產品。”

      正因如此,在大茂當地,百姓們就曾這樣譏笑那些不出色的當官者:“網大撈不起水,象大游不過魚,牛大壓不死虱子,官大做不了米罐。”因為,能做好米罐(即米升)的人都是編織竹器的高人。

    (編輯:王秋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