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陵水古驛道:駛向大美陵水的歷史通道
    來源: 南國都市報 作者:王忠新 時間:2017-09-27 09:57:49 星期三

      陵水古驛道

      黎漢文化交融的紐帶

      過去陵水崖州交界,在今東線高速土福灣出口附近。藤橋東河東岸,今有“分界塘”和“分界下塘”兩個自然村。分界塘以南,就是崖州。明代在藤橋設有驛站“太平驛”,也就是說,從陵水縣城到藤橋,是一天的腳程。

      洪武年間,每千戶所須設立三個軍屯,每屯派一個“百戶所”即100個軍戶屯墾。在正德志和萬歷志的陵水輿圖上,嶺腳屯均標記為“三旗屯”,這是“三才”地名的來源,可知軍屯即位于今三才鎮、九所村兩處。

      三個軍屯,對經典農耕文化在陵水縣域的擴展大有貢獻。除了北部大小陵水河、陵柵河三個傳統灌區之外,南部廣大地域也同時出現了三個新的農業中心。不過,陵水依然還是黎峒腹地。

      陵水“黎強漢弱”的人文態勢,到清朝前期有了重大改變。乾隆初年,鑒于陵水縣實力的增強,朝廷將原屬萬州的“保亭司”大片黎峒,劃歸陵水管轄。陵水的“民戶”人數,從明代到清初只在三四千口之間徘徊,由于“乾隆勸耕”,加上朝廷新增丁口“永不加賦”的許諾,乾隆晚期陵水申報在冊的丁口,一舉增加到五萬。

      陵水古驛道,是氣候的分水嶺,也是文化的紐帶,雖然飽經滄桑,歷盡波折,卻是推動陵水乃至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繁榮的重要通路。

      拜訪大美陵水,隨時可追憶那“夕陽下,古道邊”的往昔,驚嘆于陵水這顆南海明珠之美,感慨其歷史之變遷,文化之涅槃。

    ?

    ?

    相關鏈接:

    南粵古驛道定向賽5月鳴槍 易建聯等任形象大使
    訪美巢村古驛道(外一首)

    ?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