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白話文運動照亮瓊崖平民教育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傅人意 時間:2017-04-10 09:51:07 星期一

      《共和國教科書》之新國文。

      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雜志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首次公開提倡白話文,得出“白話文學之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文學之利器,可斷言也”的結論。

      我手寫我口,我筆寫我心。一個世紀前的這場白話文運動,于當時正處于轉型中的中國而言,如一場振聾發聵的吶喊,成為五四運動的先聲。

      百年之后回眸,白話文運動的出現,不僅激發了人們自由表達思想的熱情,也讓后人有了“言文一致”的語言工具;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轟轟烈烈的平民運動,如激活現代平民教育的一束光,使文化普及和傳播的手段變得更加尖利,讓更多的平民百姓被普及教育。

      《共和國教科書》之新國文。

      白話文運動廣開民智

      就在《文學改良芻議》發表的同年,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成立“國語研究會”,圍繞國語標準音問題引發大范圍探討。

      1918年1月《新青年》開始刊發白話文文章,次年,五四運動爆發,白話文運動進入高潮。據史料記載,一年之內,全國上下白話文報至少出了400多種。

      至1920年,教育部訓令“國民學校一二年級,先改國文為語文體,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至此,白話文確立了在教育制度上的地位。

      教育興,則國運盛。這一時期,在海南各地也掀起一股辦學熱潮,在校內大力提倡和推廣白話文。

      記者翻閱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王文明傳》一書中發現這樣一個細節:1921年左右,瓊崖革命先驅王文明被當時瓊東縣(今瓊海嘉積)民選縣長王大鵬任命為雙廟小學校長,其與鄉間一位老者有著這樣一段對話——

      老者:“《四書》《五經》,古來國學,先生卻教白話文,豈不愧對先賢?”王文明:“只有廣開民智,才能讓中華文化大放光彩,老先生理當釋懷。”王文明見老者還在嘀嘀咕語,當即從學生作文本堆中抽出一本學生盧茂煥寫的作文:“我家住在樂會縣的博鰲,家里兄弟姐妹八人,光靠父親捕魚過日子,生活很窮。家里能送我來讀書,實在不易,我要分外珍惜這個機會……”老者讀完,不禁連連稱贊文章“文辭通達、文辭通達。校長果然高才,果是高才。”

      從此番對話不難窺見,白話文推廣在當時已成風向,其日后對當時推行平民教育之動力不可估量。

      “白話文運動,其落腳點是使思想文化教育更接近大眾,最大的特點是一場平民運動。”海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張興吉表示,蘊藏在白話文運動背后的最大目的是,為現代中國尋找和確立一種國語,一種適合普及的國民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語言工具。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