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1月17日訊(記者劉驕驕)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在海口,就有這樣幾名少年,她們拾金不昧的行為被傳為佳話,她們高尚的品質成為中小學生學習的榜樣。
??? 面對巨款不動搖
??? 近日,一則海口小學生拾金不昧的消息火爆朋友圈。據了解,事件主人公正是海口市第十二小學的學生黃麗萍、黃麗霞、王楠。在放學的路上,她們拾到裝有1萬多元現金的錢包后,主動交給了警察叔叔。
??? 據黃麗萍回憶,錢包里有很多錢,以及各種卡、身份證等貴重物品,當時她們覺得失主一定很著急,所以第一時間交到了附近的派出所。黃麗萍告訴記者,她們從來沒見過那么多錢,老師常說撿到東西一定要想辦法歸還失主,但她們等了很久也沒見到失主,所以就找上交了到中山派出所。”“3個孩子拾到巨款上交警察的行為讓我們真的感動,孩子的純潔樸實,讓許多大人自嘆不如。” 中山派出所民警陳超說,“接到錢包后,我們第一時間聯系到失主,失主很驚訝,沒想到會失而復得。他對海口的小學生豎起大拇指,并囑咐我一定上報學校。”
??? 默默無聞揚美德
??? 黃麗萍、黃麗霞、王楠3名學生的行為,讓老師和家長感到無比欣慰。“她們沒有主動向學校說明此事,而是民警來到學校后老師們才知道的,學校在第一時間對她們的拾金不昧進行了表揚,并號召全體同學向她們學習。現在,學校授予了3名學生‘拾金不昧好少年’稱號。”大隊部輔導員覃粲丹說。
??? 記者走訪了解到,海口市第十二小學弘揚美德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放學后主動在學校門口撿拾垃圾的、勇當志愿者打掃衛生的、平時撿到錢無論數目多少都如數上交老師的……十二小校長馬偉告訴記者,對于小學生來說,好的品德遠比成績更重要,十二小一直注重學生品德和習慣的培養,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注重養成教育,精心設計了實踐活動課,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馬偉表示,3名學生的行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果的體現,不僅為身邊的孩子樹立了好榜樣,也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