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歷卡發展的五個時期
年歷卡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第一個是雛形時期,也稱始興時期,大約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最初的年歷卡大小不一,題材以成語故事、民間傳說或金童玉女、珍禽猛獸為多。這時期的年歷卡在樣式上,除了普通卡以外,還有折疊卡、請柬卡、書簽卡、禮品卡、單面卡、雙面卡、異型卡、明信片等,或單張或幾張一組成套發行。隨著攝影技術的提高,出現了攝影作品年歷卡,一些世界風光、美景奇物也出現在年歷卡上,一度成為最受人們喜歡的年歷卡。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作當屬英國紙煙公司的香煙廣告卡、世界風光攝影系列卡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紅樓夢》年歷卡等。
第二個是實用時期。這個時期的年歷卡尺寸一般都比較規范,8×5厘米左右,即普通撲克牌大小,這可能與當時許多人隨身攜帶的毛主席語錄本有關,因為它在語錄本或錢夾里都夾放得下。圖案文字多以毛主席語錄、詩詞、8個紅色樣板戲、革命圣地為主。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批以婦女兒童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和以著名畫家的作品為內容的套卡,如吳作人的熊貓等。
第三個時期稱為觀賞時期,也稱精品時期。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這是年歷卡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年歷卡題材多樣,印制精美,全角度、全方位地反映著那個時代的多元面貌。圖案設計先期還比較保守,慢慢趨于開放,電影、體育明星大量問世,性感美人比比皆是,且多成套,收藏愛好者大獲豐收。這個時期年歷卡有壓膜、凸凹、異形、連環、立體等各種工藝形式,動感卡、發光卡、旋轉卡、金屬卡等新的形式也層出不窮,還有的在印制美女或花卉圖卡中加入香料,讓人聞之難棄。
在此期間,國內各家出版社為爭得年歷卡市場上一份額,年年都推出整套、整組的精美年歷卡,各大企事業單位也紛紛效仿,每每在新年之際,印制成套的年歷(賀年)卡。不但各地的新華書店普遍營銷,而且還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制作、經營年歷卡的商家或企業,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年歷卡風靡全國,過年必備。
第四個時期稱為廣告時期,又稱商戰時期。這個時期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其特點是年歷卡上商業信息愈來愈濃,商品廣告宣傳幾乎占領了年歷卡,設計制作也不如以前講究,年歷卡也不再銷售,以贈送為主。像金融、保險、郵政、旅游行業以及一些大型企業,不斷印刷各種各樣的廣告年歷卡,到處免費發送,使得本受到歡迎的年歷卡讓人厭煩。年歷卡過于側重商品宣傳,在內容上忽視了現代人的審美意識與心理要求,設計中缺乏純年歷卡的藝術韻味和觀賞價值,這就失去了年歷卡的本質與魅力。
第五個時期稱為衰退時期,也稱淡化時期。從本世紀初開始直到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功能的擴展,年歷卡與歷書、掛歷、臺歷一樣,漸漸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雖然年歷卡如今并沒有停止生產,在人們生活中并沒有絕跡,但與它的旺盛時期相比,是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