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屯昌文藝的“水晶礦藏”
    來源: 羊城晚報 作者:陳蔚林 時間:2016-12-15 09:08:33 星期四

      為有源頭活水來

      符浩勇是土生土長的屯昌人,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憑著對文學的一片熱忱,他在從事金融工作的同時長期堅持文學創作。

      作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50強小小說作家、海南省作協副主席,他已在國內外出版文學專著20多部,卻沒有忘記家鄉編印的內部文藝刊物最早對自己寫作的扶掖與鼓勵,一直把曾經指導與輔助自己走向文學之路的故人與師長緬懷于心,感恩于胸。

      作家王輝俊說,符浩勇的情懷,通過微信傳播出去后,馬上引起許多人心靈的共鳴——小刊物也能培養出大作家,這對一大批長期堅守縣城與鄉鎮,默默無聞甘為人作梯的基層文化工作者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符浩勇告訴記者,30多年前,屯昌的文藝創作能夠形成一定的小氣候,有幾個有利的因素:當時,屯昌是廣東省“農業學大寨”的先進示范縣,一方面當地文化部門要用文藝作品鼓動人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上級文化部門也給予屯昌傾斜和利好。

      與此同時,屯昌周邊駐屯好幾個大的部隊和國營農場里,外來的文化影響較大,當地青年接受新鮮事物較快,加上后來涌進了大批來自海口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很快形成了較濃的文藝風氣。

      他還記得,1975年,《作品》的歐陽翎(后曾任廣東省作協常務副主席)等兩位編輯就曾奉命來屯昌選聘編輯,大同公社一位農民青年作者送上一部反映農村題材的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的初稿,就被選進了《作品》編輯部跟班培訓學習,后來還留下成為了正式編輯,令當地文學青年十分艷羨。

    (編輯:吳茜)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