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椰城》今年二十五 文學椰風沁椰城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尤夢瑜 時間:2016-12-15 08:52:43 星期四

      文學雜志的“變”與“不變”

      1995年售價3元,2009年售價6元,2016年售價8元……時光荏苒,一路走來,《椰城》經歷的不只是價格上的“起伏”。

      區域性、純文學,這兩個因素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椰城》的前行之路不會一帆風順。

      “文學本就是相對小眾的,做純文學雜志就要耐得住寂寞吧。”韓芍夷說。正如她所言,這里就是為文學愛好者打造的文學陣地。創作好似這個“陣地”中的自娛自樂,但即便是自娛自樂,在那個年輕人對文學充滿熱愛的年代里這本雜志還是得到了不少青睞。

      據介紹,這中間,為了迎合市場,雜志在內容和風格上也進行了稍許調整,比如減弱了文學屬性,開辟了一些更偏文化方面的欄目等。從《椰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些封面圖上,我們就能明顯看到它為了爭取市場所做的努力,充滿時代色彩的美人像代替了以前的風景或藝術封面。

      2001年到2005年左右,《椰城》雜志迎來了較大的改動。主辦方與外地機構合作,將原本16開的雜志改為了32開的《椰城故事王中王》。在此階段,雜志的發行量也達到了近10萬冊,這也是它20多年里的最高峰。

      2006年后,雜志回歸文學,又變回了16開的《椰城》,而路卻越來越不好走。“雜志一直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不然就很難存活下去。”韓芍夷說。到今天,《椰城》依舊靠政府撥款支持,也正因如此,雜志社人數有限,專業人才十分缺乏。

      然而,令人有些驚訝的是,和這種“艱難求生”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源源不斷的來稿。韓芍夷告訴記者,在互聯網的傳播之下,《椰城》雜志的供稿群體從最初的本土作家為主到現在的外地作家為主。“每期我們會發大概20來位作者的稿件,但這里只有大約四五位是海南作者,其余都是外地來稿。”她說,電子版雜志以及自己的博客讓外地一些文學愛好者了解到了《椰城》這個平臺,外地來稿的數量也很多。

      多少變動之中,不變的是文學愛好者對文學的一如既往的熱愛。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