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佑碩
文記者?徐晗溪?圖攝影記者?張茂
韓國電影《辯護人》盛極一時。2013年12月28日,該片在韓國上映,連續29天占領票房榜首,觀影人次超過1137萬,是2014年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導演楊佑碩更是憑借作品《辯護人》,獲得第51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導演獎。
隨后,這部影片傳入中國,引起巨大反響。10月21日,第一屆中國電影投資高峰論壇在海口觀瀾湖舉行,楊佑碩受邀參加,并接受了記者采訪,暢談電影故事。
影視作品要
關注社會現實
楊佑碩人高馬大,長得非常壯實,論壇茶歇時間,他并不像其他嘉賓那般聚在一起敘舊聊天,常常一個人背對著人群,面朝靠著墻壁的垃圾桶抽煙。
他畢業于韓國高麗大學,研習哲學和英文專業,曾出版過很多譯作,同時還是個漫畫作家。
《辯護人》是他的處女作,同時,他也是該劇的編劇。影片以1981年韓國全斗煥軍事獨裁政府時期發生的“釜林事件”為素材改編拍攝。
影片開頭時打出字幕說,本片“以真實人物為背景,但內容是虛構的”,著重點出了電影與歷史之間微妙的關系。“不管是電影還是其它影視作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針砭社會問題,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并與民眾一起分享。”楊佑碩坦言自己非常關注社會現實。在他看來,社會是一個整體系統,既包括健康的部分,又包括不健康的部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不管是多好的社會,也總歸會有不健康的地方。”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