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瓊臺俊杰
    潭門老船長蘇承芬: 《更路簿》助漁民避海上兇險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李磊 時間:2016-06-03 14:55:51 星期五

    老船長蘇承芬。

    一個羅盤一本《更路簿》,指引著潭門老漁民開著木帆船駛向南海。

      文記者?李磊?圖記者?宋國強

      走進潭門鎮草堂村81歲的老船長蘇承芬家中,他老遠就從廚房里拿出一大捧花生,熱情地招呼著來客。“花生米是好東西啊,出海捕魚的時候,若是誰能帶上一包油炸花生米,喝著米酒,那就過著神仙般的日子了。”

      蘇承芬家中的堂屋正中,擺放著一只木船模型。這是他憑借著帆船時代的記憶,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手工打造而成的。

      1948年,13歲的蘇承芬在父親的帶領下,步行來到文昌清瀾港,開始了他55年的航海捕魚生涯。也許是年紀太小,第一次出海的蘇承芬對于那段經歷并沒有太多的記憶。

      9年后,22歲的蘇承芬在船上學習了系列航海技能后,從父親手中接過《更路簿》和羅盤,成為一名掌舵的船長。這時候起,蘇承芬的肩上便壓上了全船人生死的重擔。他深知,在這本記錄了南海線路圖的《更路簿》的背后,還需要掌握航海經驗,學會從海水、云朵的變化中看出大海、天氣的脾氣。

      蘇承芬說,這些技能必須學習,因為關系到全船人的生死,白天看起來是波瀾不驚的海面,晚上會出現一個個像海螺那么大的漩渦,在月光下泛著光,這就是大風雨將要到來的信號預報。老船員們晚上會經常夜起觀測附近海面,一旦見到這種天象,就要趕緊找港口避風避雨,如果此時貪心,在洶涌襲來的大風暴中,將會人船皆失。

      “這些經驗都是老一輩漁民用生命總結出來的。”用蘇承芬的話來說,這一輩子,他嚴格按照《更路簿》行船,沒有出過大事,但大海的兇險他卻領教過許多。最難忘的是1973年的那次赴西沙捕魚,當時和他一起遠赴西沙的還有一艘潭門鎮剛剛建造的大噸位漁船,船上有30多人。一個晚上,蘇承芬駕駛的漁船正在永興島附近作業,夜間他猛然發現海水的顏色不對,已有多年航船經驗的他立刻將船開往永興島內避風浪,三天時間里,狂風暴雨裹挾著十多米高的海浪,發出怒吼沖向永興島的礁盤。

      幾天后,風浪過去的永興島附近海域一片安靜。而那艘大船以及船上的30多人,都沒有回來。

      “潭門有一句古話,叫做‘自古行船半條命’,這一點都不假。”這位安全行船了一輩子的老船長說,在1974年后的那幾年時間里,他只要想到永興島上的這些場景,他的神經都會緊繃起來:大海行船,馬虎不得,一個技術過硬的老船長,不僅要牢牢掌握《更路簿》的行船線路,還要把這些航海技能深深地刻在腦海中。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