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2015三亞文博會開幕儀式上,萬寧城市形象logo正式發布。水木 攝
夕陽西下,沖浪選手在萬寧石梅灣享受沖浪的樂趣。高林 攝
禪修者在東山嶺上進行太極表演。 高林 攝
?萬寧興隆熱帶花園。 水木 攝
萬寧市日月灣。 水木 攝
12月10日,萬寧城市形象LOGO正式發布。以漢字“萬寧”為基本構圖元素,充滿想象與夢幻的LOGO,與萬寧城市名片——“多彩多情,萬福萬寧”高度契合、相得益彰。
在此前萬寧中英文城市名片“多彩多情?萬福萬寧”和“Colorful?Wanning,Land?of?Leisure”發布當天,為科學歸納提煉和系統宣傳推廣萬寧的整體城市形象,萬寧市委宣傳部聯合萬寧市旅游委、萬寧市文體局啟動城市標識形象征集活動,省委副書記李軍對活動給予了親切指導,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在萬寧城市形象LOGO發布會上,萬寧市委書記張美文,海南省文聯主席張萍,三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蘇,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克強,省旅游委副主任周平,萬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符海寧等6位領導和最佳設計者劉洪龍一同為LOGO點燈添亮。
萬寧,檳榔林映群山翠,風清水凈人長壽,沖浪健兒四海聚,墨香揮毫傳千年,“多彩多情”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彰顯出萬福駢臻、萬家康寧的“萬福萬寧”美好形象。此次發布的城市形象LOGO,將萬寧日月輝映、山海交融的自然景觀和萬福駢臻、萬家康寧的人文魅力,用明亮的色彩和寫意的神韻展現出來,可謂神來之筆。
看意象——
萬寧城市形象LOGO以漢字“萬寧”為基本構圖元素,通過精巧構思深刻凸顯出本市“山海相接、連峰聳翠、絢麗多姿、風情萬種、朝氣蓬勃、福壽康寧”的整體意象,與城市名片“多彩多情,萬福萬寧”高度契合、相得益彰。LOGO左邊的“山”是東山嶺、六連嶺等萬寧名山的化身,“水”則是“太陽河、南海濤”的寫意。“三山相連”組成漢字“山”字形狀,展現了“連峰聳翠”的靈秀多姿,“水形蜿蜒”則是海灣迤邐、海浪疊涌的縮影,亦有萬寧作為“世界沖浪勝地”最適乘風沖浪、任意馳騁的愜意。
“山”“水”相連,既是“萬寧”二字巧妙的形象化組合,也凸顯了萬寧作為濱海度假勝地的鮮明自然地理特征。而悉心留意,則會發現印章中的“福”字,來源于東山嶺摩崖石刻的“福地”,具有“福積如山、福如東山”的美好寓意,形式上也彰顯了“世界長壽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檳榔之鄉”、“華僑之鄉”、“咖啡之鄉”、“美食之鄉”等城市品牌。
看色彩——
以綠色、藍色為主色調的萬寧城市形象LOGO,同時體現了萬寧生態環境優越、海域面積廣闊的天然優勢,也符合萬寧“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建設濱海花園城市、打造清新度假勝地”的發展戰略。山頂的紅色,既蘊含萬寧作為“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紅色革命勝地擁有的光榮革命傳統,也象征著萬寧朝氣蓬勃、日新月異的發展大勢。山海間的“飛鳥”,既指萬寧國家級珍稀鳥類“金絲燕”的美麗身姿,也展現了全市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奮勇向前的精神風貌和萬寧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蒸蒸日上、騰飛萬里的美好前景。
多彩福地皆盛景?人文萬州自多情
天賜福地
人們常說,萬寧是天賜的福地。
109公里的海岸線、一半的山、四分之一的平原、四分之一的丘陵,上天用它那似數學家般精巧的雙手,在海天之間詮釋了,何為天造地設、道法自然。
萬寧,古稱萬州,是海南四大古州之一。走在萬城老街,接近市井生活,這里散發著濃濃的海南原始風情;清朝年間修建的潮州會館,向我們述說著萬寧的歷史變遷;有著700多年歷史的萬安書院,曾經是海南最高學府之一。
再沿著東山嶺拾級而上,才能明白它為何自古以來被譽為“海南第一山”。一路丹崖翠壁、奇石異洞、曲徑通幽,東山嶺盡顯“瓊州多勝景、此嶺獨巋然”的魅力。184.4米的海拔雖稱不是海南第一高山,但它面朝大海,聞名于久遠的歷史典故:鑒真法師講經的佛音繞梁,唐宋時期的古剎道觀;更有宋朝宰相李綱被貶至海南,在東山嶺上潛心拜佛,3天后被朝廷召回官復原職,東山再起的美好寓意。充溢著濃濃墨香的摩崖石刻,隸、楷、行、草琳瑯滿目,各種流派皆全,稱得上一部活靈活現的書法藝術全書,成為久負盛名的東山嶺“摩崖石刻”群,訴說著歷史之厚重。東山祈福,沾千年靈氣——潮音寺佛音繞梁,東靈寺香火如縷,一派仙山佛國的景象。這里是文人墨客的樂土,更是市民和游客必到的祈福圣地。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臥于山海搖籃之間的萬寧,將山珍海味一網打盡。“海南四大名菜”,萬寧就占了兩個:東山羊、和樂蟹。故有“萬寧美食甲海南”的說法。據不完全統計,萬寧收錄到的美食品種有380多種。從宋代始就列為宮廷名菜的東山羊,到肉肥糕滿的和樂蟹;從肥腴細嫩的后安鯔,到香飄十里的港北對蝦;再到濃淡煎炸總相宜的馬鮫魚。萬寧的沃土美水,是大自然給予萬寧人最美好的饋贈。
春來海魚嫩、夏至對蝦肥、秋分蟹腳癢、立冬溫羊膳,萬寧人用順其自然的活法,來答謝天地的饋贈。萬寧人的生活,也因為這片土地的慷慨,而過得富足。
萬物勃發
阡陌縱橫,沃土無垠,萬寧大地多豐饒。萬寧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7.6%,擁有全國面積最大的低海拔熱帶雨林,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
“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海南檳榔半萬寧”,檳榔不僅是萬寧農民的“搖錢樹”,更早已成為根植在萬寧土壤中的本地文化。
萬寧種檳榔始于宋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而吃檳榔的風情歷史悠久,萬寧人依然把檳榔果作為美好友誼的象征,還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風俗人情,“客至敬檳榔”就是其一。客人登門,主人首先棒出檳榔果招待,即使不會嚼檳榔,也得吃上一口表示回敬。在萬寧人長期的檳榔嚼食中,逐漸產生了有關檳榔的食文化。凡探親訪友、勞作閑談間,都會習慣地從衣袋里掏出檳榔,互相吃請,檳榔成了促使人際關系和諧的橋梁。而每逢迎娶拜堂、節日年俗,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足量的檳榔角,給登門賀喜的親朋敬獻檳榔果,以表敬意。
木香幽幽而來,塑造著新的輪回;沉積的滄桑,閃爍著藝術的光芒。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但在萬寧市南橋鎮,朽木不僅可雕,而且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做成各種精美的藝術品。胡信連的根雕藝術火起來之后,他不忘貧窮鄉親。2012年11月,他成立了萬寧市根雕藝術合作社,南橋根雕全力發展。坡壘木、烏木、海棠木……在山澗里浸泡多年的樹根制成,經過根雕師傅的雕琢和打磨,仍然不掩大自然賦予的神奇紋理,反而因天人交合碰撞出更為耀眼的火花。在能工巧匠們看來,根雕是樹木的一種生命延續,更是一種文化。
而萬寧大地培植出的文化,不能不提興隆咖啡。
1953年,在興隆落地生根的歸國華僑們從海外引進咖啡種植。當時海南興隆華僑農場剛剛成立不久,為了實現“以短養長”的做法,也就是用咖啡、香茅、水稻等短期作物收入來彌補橡膠等長期作物收入,興隆的歸國華僑們從海外引進咖啡種植。1960年,周恩來總理到興隆農場視察,在喝了興隆咖啡之后,說道:“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過許多外國咖啡,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自此之后,興隆咖啡,名聲大揚。漸漸地,興隆咖啡成了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品。
在興隆,一個僅有3萬多常住人口的小鎮上密布著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人均年咖啡消費超過200杯,而我國目前人均年咖啡消費數量僅為5杯。不知道是咖啡成就了興隆,還是興隆成就了咖啡。在這個以咖啡滋養著市井百姓的家長里短與柴米油鹽的地方來說,卻又是不一樣的情懷,它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絲空氣都仿佛浸潤在咖啡淡淡的香甜里,許多人的早晨就在這街頭巷尾漂浮的暗香中醒來。
人壽安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萬寧境內109公里的海岸線上分布著山欽灣、山根灣、大花角、春園灣、烏場保定灣、新潭灣、南燕灣、石梅灣、日月灣等10多個風景秀麗的優質海灣,有大洲島、白鞍島、甘蔗島、洲仔島、加井島、神州半島、英豪半島等7個風光旖旎的島嶼和半島,還有2個獨特的內海。豐盛的地理位置集聚了獨有的捕撈、沖浪、龍舟等文化。
這里有漁舟唱晚。萬寧綿延的海岸線,為本地的漁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捕撈優勢。東澳鎮老爺海上鱗次櫛比的魚排小屋,點明了萬寧漁民以海為家的生活。出海打漁的漁船成群歸港,場面甚是壯觀,他們滿載著大海的饋贈而歸,每個人臉上都有著略顯疲憊的興奮,岸上的人早已準備好冰和水箱,把船上的各類海鮮卸下來,有人忙著打包、有人忙著挑選、有人忙著討價還價、有人忙著上稱。一片繁華的漁市每天都在和樂鎮港北港口日復一日的上演,每天都有新鮮的海鮮從港北出發,把這海味運送到各地。而用海南方言哼著的船歌則更具漁家風情。
這里有龍舟競渡。龍舟文化在萬寧傳承發展的歷史十分悠久,是一項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運動。據記載自宋朝開始,萬寧市小海周邊的村莊就保留著每年賽龍舟的傳統,為了祭海神,祈求海龍王賜予捕撈好收成,并庇佑漁民出海平安歸來的祭祀活動。為了弘揚傳統民俗風情,自2012年起,國家體育總局將中華龍舟賽首站安排在港北港舉辦,龍舟賽成為了萬寧的一項精品體育賽事,充分展示了萬寧激情進取、團結奮進的城市精神。在比賽現場,龍舟競發、船槳翻飛,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幾里長灘,歡聲沸騰,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隊伍競渡龍舟,感受傳承千年的文化與盛會。
這里有沖浪弄潮。萬寧日月灣是世界上擁有高質量定點浪型和沙灘浪型的海域之一,因水質清澈,海水年平均溫度在26.5℃左右,全年都適宜沖浪。2米的大浪是從10月到次年3月,長達半年,海浪綿長且極其有力,起浪頻率多,是中國沖浪資源最優的海灣,吸引國內外沖浪人聚集于此。萬寧日月灣每年舉行各種國內國際高水平沖浪賽事,WSL、ISA?兩大世界沖浪權威組織的精品賽事齊聚萬寧日月灣,匯集了世界眾多頂尖沖浪選手,讓萬寧日月灣成為世界沖浪的聚焦點,寫入了世界沖浪勝地地理圖片。波濤陣陣,海浪翻滾,在這片蔚藍中,許多勇敢的身影甩開一切,沖向大海,追逐著海浪的節奏,迎浪起舞,自由如風。在日月灣,黃頭發藍眼睛、黑頭發黃皮膚、英文普通話和海南話,奇妙而又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在萬寧城市文化中平添時尚、動感與激情。
和諧共生
萬寧之福,在于和——和諧共生,萬福駢臻。
在悠久的歷史中,萬寧形成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居環境,再加上水土和美,造就了萬寧的長壽文化。80歲的阿婆挑海水來煮鹽,88歲的老人一天騎行20公里,一對百歲夫妻加起來210歲……這就是萬寧的長壽印象。2013年,萬寧先后獲評“中國長壽之鄉”和“世界長壽之鄉”,人均預期壽命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歲多,百歲老人超過百名。除了自然條件優越,萬寧悠久的歷史文化,也造就了萬寧人百事孝為先、孝敬長輩的良好風尚。不僅如此,萬寧人的長壽文化還包含了優良的生活方式:知足常樂、松弛有度,幸福指數高。
上世紀50年代,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歸國的華僑分三批落戶興隆。此后10年間,1萬多名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陸續在這里安了家。生活、文化、習俗大融合,形成興隆獨特的僑鄉味道。客人到來,端上一杯濃咖啡、奉上一碟印尼糕,載歌載舞于太陽河畔。好客重情的歸僑們將東南亞風情與中國傳統習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萬寧興隆僑鄉的獨特風情。
萬寧的和諧發展,來自萬寧一直所秉承的綠色興起這一城市戰略。
全長138公里的興隆國家綠道逐步開放,1500畝的三角梅主題公園釋放出別樣美麗,引得人們俯身來嗅;永范村、竹埇村等村莊依靠新打造的“花海”“竹園”等景區煥發新顏,充滿民族風的文通村,村民黃亞才正在自家的農家樂熱情地招待騎行而來的游客;在波濤洶涌的日月灣,不少白領又一次打“飛的”過來加入逐浪的人群,同金發碧眼的老外浪尖飛舞……
這是一個綠色祥和而又生機勃勃的城市。在“建設花園城市,打造度假勝地”的戰略指引下,萬寧著力全面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構建出一座生態宜居的濱海旅游城市,打造出一座多彩多情,萬家康寧的幸福家園。
?
?
相關鏈接:
萬寧:綠園田疇展斑斕畫卷?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