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西沙考古:石質構建說明中國與東南亞的緊密聯(lián)系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王玉潔 宋國強 時間:2015-05-19 10:14:54 星期二

       “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最早要往南洋去,而三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是必經之地。”隨“中國考古01號”船來到西沙群島開展考古作業(yè)的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柴曉明,肯定了三沙水下考古在探究整個中國歷史中的重要性,他認為南海海域要好好挖掘與保護。

      在他眼中,此次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的考古工作收獲較多,意義重大。它屬于探究中西交流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一有沉船,你會立刻追溯到它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船是誰的,如此還可以追溯到碼頭和港口。”他說。

      柴曉明回憶,過去的水下考古工作還沒有如此大規(guī)模的,而且以往發(fā)掘更多的是瓷器、金子等,在現(xiàn)階段的西沙群島考古工作中,如此數(shù)量和規(guī)模的石質構件發(fā)掘應該還是第一次。

      大型石質構件出現(xiàn)在清代沉船的船貨之中,說明這一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華人在東南亞地區(qū)的長期居住,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文化傳統(tǒng)和宗教形式,他們需要從中國本土引入構件到東南亞。

      如果要蓋房子,當?shù)鼐湍苷业绞^,為什么費功夫從中國運輸材料呢?柴曉明認為這恰恰是華人對家鄉(xiāng)情誼難以割舍,以及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根深蒂固的體現(xiàn)。從更大角度來講,也可以從中看整個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除了絲綢、瓷器、茶葉等貿易商品外,還有建筑材料,而這些東西正是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會用到的。意味著,我們的先人曾在此經營著這片海域。

      考古發(fā)現(xiàn),西沙群島甘泉島上的宋、明、清、近代各時期遺存共17處,采集標本55件。而甘泉島是西沙群島中唯一有淡水井的島嶼,2006年,甘泉島成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目前中國最南端的文物保護單位。

      “甘泉島上文物的精美程度也許無法與大陸上那些恢弘的歷史建筑相比,但故宮太和殿也絕無法替代甘泉島兄弟廟、水井的歷史價值。”從事多年考古工作的柴曉明認為,文物價值大小不能從精美判斷,而在于它的文化意義。

      今年,除了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以外,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還將在海南島開展水下文物和沉船的調查、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有關調查。“如果三沙考古工作需要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協(xié)作,我們會不遺余力。”

    ?

    相關鏈接:

    2萬件出水文物16載西沙考古者的不懈堅守
    “中國考古01”船西沙考考古 已出水37件文物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在北京揭曉
    海口兩艘沉船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將于2015年開啟
    埃及考古發(fā)現(xiàn)57座古墓 部分裝有木乃伊
    中國水下考古隊在黃海發(fā)現(xiàn)甲午海戰(zhàn)沉沒戰(zhàn)艦

    ?

    (編輯:蔡志飛)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