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盼望看見更加成長的他們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4-09 09:07

      時光如梭,兩年的時間似短尤長,言長似短。海口晚報小記者社會教育平臺也迎來了2周歲的生日。筆者看到熟悉的小記者,感覺他們長高了,長大了,言語間不再如從前般的羞澀靦腆,多了份成熟,少了點淘氣。在新老小記者見面會上,筆者看到了老記者的進步和新小記者對接觸新事物的渴望和新奇。

      一個"你為什么會想要見到他"的問題引來了新老小記者的激烈討論,在問答之間體現了他們知識的廣博,也處處彰顯著孩子純真的天性。"我最想要見到的人是楊利偉,因為他是很偉大的宇航員"、"我更喜歡劉翔,他是世界冠軍,跨欄可厲害了"、"我最崇拜的人是毛澤東爺爺,他帶領了中國人走向光明,如果可以看見他,我一定會問他如何將國家管理得這么好"……別看他們小小年紀,懂得的卻一點都不少。

      回顧往昔,小記者們去年到布衣農場做蛋糕、摘玉米、認識各種蔬菜花卉、撿雞蛋……各種好奇的情形還歷歷在目;小記者們到龍泉鎮看望困難家庭蔡於樂捐款捐物獻愛心,眼里心里都體現著善良;小記者們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街頭義賣、挑戰一元錢生存、自制蛋糕等,不再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小少爺小公主,主動參與社會生活,鍛煉自身的修養和身體。

      兩年的時間提高的不僅僅是小記者們寫作水平,更多的是他們待人接物的觀念。記得最早批加入"海口晚報小記者"的王理禾小記者在說起最大的收獲時說到:"我會更喜歡和別人交流溝通了,原先面對陌生人會害怕緊張,但經過多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后,我愿意主動與他人交談,也不再似從前般膽怯了。"

      在聽孩子們互相交流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變得純真而簡單,沒有喧囂的市儈,沒有利益的掛鉤。站在街頭義賣的他們內心想的是病床上需要幫助的人;親手嘗試做飯的他們想的或許是讓父母吃上一頓他們做的飯菜;挑戰一元錢生存的他們或許像證明的是自己可以有能力,可以獨立……海口晚報小記者社會教育平臺提供的不是如何會寫作文,更重要的是如何融入社會,學好如何做人。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正在路上的小記者們,一起加油吧!(記者吳雨倩)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海口晚報] [作者:] [編輯:馮丹霞]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對于高三的同學們來說,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1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