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大疊村:致富是基礎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11-26 09:08

      在乘車進入大疊村范圍的路上,田間、地里、路上看到的都是五六十歲老人的身影。我有點疑惑,為什么生態文明村是這樣的?當到達村里時,樹下陰涼處有幾個老人躺在吊床上休息,他們的年齡:79、82、76、80歲。在村里的小賣部旁有很多小孩:1歲半、3歲、6歲的。而在旁邊的文化廣場上空無一人。

      在向村里的小學方向走過去,路上基本沒什么人,偶爾看到幾個婦女在干農活。

      一經詢問,村長告訴我們,村里人的選擇只有兩個,留在村里和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毋庸置疑是老年人、婦女、小孩;外出務工的是年輕人。老年人留在村里,自家農活只有親力親為了,所以就出現了我們在進村路上看到的現象。

      留在村里的年輕人少之又少。貧窮的孩子早當家,46歲的龍丁光已經有了兩個孫子,當上了爺爺。他一家人是留在村里的,而能讓他們留在村里不用去務工的是他家的小賣部。龍丁光說,2006年,借著大疊村建設文明生態村這一大好機會,他想到了一個好商機。于是向兄弟、各路親戚借了一筆錢,在村里開了小賣部。當時建生態文明村,修路、建文化廣場等,村里有很多人,開小賣部的第三年,他將親戚的錢慢慢地還完了。現在這個小賣部已經開了八年,一家人能在村里做點小生意,兩個孫子也有父母爺爺的陪伴。用龍丁光的話形容自家生意就是“勉勉強強”。而王大姐是2009年從廣西嫁到大疊村來的,他丈夫在村里開了一個麻將店,于是她就順帶做起了賣奶茶生意,在和王大姐聊天的過程中,我沒有看到任何人來買過奶茶。王大姐告訴我,平常的生意很不好,只有過節的時候,村里的村民都回家,生意才會好。

      除了以上幾類少數人,村里的很多人都外出務工,主要原因是因為經濟。不過,也可將工廠搬進大疊村。再者就是做生態農業,科技致富。像斌騰村引進科技,技術員,幫助村民尋找最有效率最有用的方法種植農作物。農民的經濟也會得到提高,村里就會熱鬧起來。

      經濟基礎打得好,上層建筑不是問題。建立生態文明的設施才不會成擺設。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海口晚報] [作者:陸興好] [編輯:馮丹霞] 
    ?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對于高三的同學們來說,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1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