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山尾村委會的長寧頭村,毗鄰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是著名的革命老村莊。目前,該村在新的形勢和政府的引導幫扶、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繼續發揮原有的地理優勢和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不斷尋求改變和突破,使其出現了一派煥然一新和蒸蒸日上喜人局面。
成立合作社,增加村民收入
2013年,長寧頭村注冊成立了海口演豐長寧頭農家樂專業經濟合作社,合作社成立沒多久便和海南紅樹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經營長寧頭游船渡口碼頭。碼頭的整個經營權交由公司掌握,公司每年要給村集體100萬的固定分紅,并保持每三年上浮15萬元,并且還要給村里提供就業崗位。“這個合作讓每位村民每年都能拿到5000多塊錢”,村長黃亞光說。
合作經營游船渡口碼頭不但使村民有了固定的收益,還給長寧頭村帶來了就業機會。“公司承諾優先招聘我們村的人,目前村里已經有20個正式的游船駕駛員了,除此之外,游船出發廳的服務員、上船碼頭的保安等等也都是我們村的人”,黃村長說。
“以前村里大多數人都是靠捕魚維持生計,捕魚是要看運氣的,運氣好捕的魚多,收入就高一點,運氣不好捕的魚少,收入就低,自從我們村合作經營游船碼頭后,有一些人成了碼頭的游船駕駛員,每天只需要工作八個小時,每個月就有兩千多塊錢的工資,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晚上還能去捕魚,有了兩種收入來源,日子過得肯定輕松多啦”,60多歲的林伯伯呵呵一笑接著說,“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家是正規駕駛員,待遇肯定是不一樣的”,他看我好像不太理解,便解釋道:“我們以前開船接送游客是屬于個人的,誰都可以做,但是現在都是憑證上崗,要拿到駕駛證才有資格成為游船駕駛員。”林伯伯還告訴我們在村里像他這樣年紀的人很多都不干活了,每天就坐在碼頭前的榕樹底下乘涼、聊天、聽瓊劇等等,“反正每年都有幾千塊錢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就沒什么好擔憂的了”。
轉變經濟發展道路
最近幾年,為保護好紅樹林這一彌足珍貴的資源,市政府便加大力度整治紅樹林的生態環境。“在我們村,對紅樹林破壞最為直接和嚴重的是養鴨。鴨子覓食將導致紅樹林植物的根部泥土松掉,導致蟲蛀,樹很容易就倒。政府已經做出在紅樹林保護區內禁止養鴨的規定,并且按養殖規模給予在規定時間內搬遷或退養的村民補償,在大家的積極配合和甘于舍棄之下,現在我們村基本上已經沒有人養鴨了。”黃村長告訴我們。
拋棄最主要之一的謀生方式后,村民們又該何去何從?
依托已經開發的東寨港紅樹林風景區,長寧頭村人開始另謀出路,踏上了新的經濟發展道路,有的轉行當游船駕駛員,有的開農家樂,有的在碼頭附近擺攤賣特產賣飲料等等之類的東西。“今后,我們還打算鼓勵村民建設家庭旅館,通過紅樹林旅游‘一條龍’服務來實現村民增收。”黃村長說,作為演豐鎮第一個養咸水鴨的人,也主動放棄了養鴨,轉行搞餐飲。
在政府的幫扶和指導下,長寧頭村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旅游服務業,成為了海口市第一批旅游名村,“我們現在的生活悠閑輕松,村里的人也極少有出去打工的了,有一些在外面打工的人甚至都回來村里了。”黃村長說。(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