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高校科研經費被曝變個人提款機 幾乎無報銷監管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10-05 16:03

      中央巡視組近期對國內一名牌大學的通報中,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這讓高校科研腐敗話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到底存在哪些漏洞?為何三令五申屢禁不止?如何對此進行有效監管?

      教授變成項目“老板”,苦心研究不如跑關系

      “能拿到科研課題的幾乎都是有關系的,有關系也就不用擔心結題,老師拿到科研項目對學校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放水養魚’,基本上不控制。”一名高校財務工作人員向半月談記者透露。

      有業內人士表示,科研經費已經成為利益輸送的隱形通道。一些地方領導為換取高學歷,大力支持高校搞科研項目。一方出錢給項目,一方派發學位文憑,最終“互利共贏”。

      事實上,科研腐敗從課題立項的源頭上就已經產生了。“為什么要擬定這些課題?實際上是這些有關系的‘科研大佬’說了算,因為這些課題也就是這些人可以做。”廣東某高校潘老師告訴記者。

      潘老師說,大學的科研處表面上是為學校爭取科研機會,實際上是用學校的資源“跑部錢進”,為校領導和自己謀福利。“你會發現原本一個科研實力不強的人一旦當上校長,課題馬上就來了,他的學科也強了。這些校長行政職務上的收入并不高,就是靠拿課題掙錢。而我們這些年輕老師,沒有關系和門路,申報課題相當難。”

      “這些領導拿了課題,根本沒有時間做,也是轉包給別人做。轉包給誰,這里面也大有文章。實際上是在權力尋租下,形成了立項、申報、研究、結題整個過程的利益鏈條。”潘老師說。

      科研經費成個人“提款機”,吃喝玩樂全包括

      記者調查了解到,隨著近年來科研經費尤其是來自國家、省市布置的縱向課題經費增加,養肥了不少“蛀蟲”。大量經費并未用于科研,而是被吃喝玩樂了,甚至中飽私囊,流入個人腰包。

      2013年,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被指控,授意博士生陸續以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將1000余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套取或者變現,非法占為己有。

      從這幾年曝光的科研腐敗案例中可以看到,造假套取科研經費的手段五花八門,包括用學生身份證冒領勞務費,以差旅費、辦公經費等名義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

      “吃喝玩樂、買東西,只要發票是合法的就能報,哪怕買的是熱水器;幾萬塊錢的打印紙發票,不管用途都可以報。勞務費表面上發給參與課題的所有人,很多情況下是一個人弄到手。”某高校財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為什么現在很多學生把老師叫做‘老板’?”一名工科院校畢業生對記者說,因為一些高校老師承接了很多國家項目,都是學生打工。科研經費里明明有勞務費,但根本不會給學生,即使給了,學生也不敢要,還要熬著拿畢業證,靠老師的關系找工作。

      廣州市檢察機關的一名負責人說:“一些大學教授申請下課題費,用于請客吃飯、家里開銷,并沒有用到科研上。甚至有人拿去買房、買車。”

      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

      一位接受采訪的高校教授坦言,實際上很多科研經費是花不完的,但是錢已經到手了,很少有人會退回去,花不完的部分也要想辦法用掉。財務可以報銷的名目都去做賬報銷,就會出現有的老師1個月報銷30萬元油費的情況。

      這位教授說,經費設置不合理是導致科研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經費給多了,報銷名目對不上,只好亂開發票。比如招待費、資料費、勞務費等都規定了一定比例,其中招待費占了很大比重。還有一些款項報不了,只能去造假。比如學校要求單筆報銷發票必須在1000元以下,而買個打印機或電腦都會超千元,只好開假發票:一張999元的打印機,一張幾百元的移動硬盤等。

      報銷“瞞天過海”,花錢無人評估

      記者調查了解到,除了自上而下的審計抽查有一定威懾力,高校內部對科研經費的使用監管基本上是空白,而課題成果的驗收環節也往往是“放水”和“淡化”。

      “誰弄的課題就是誰的錢,因為涉及多方利益,學校根本不插手。”一名高校財務人員告訴記者,“從財務的角度,我們只審核發票的合法性,不管發票的合理性。因為高校還有科研處之類的部門,還有項目負責人。他們通過了,我們就不管,只看發票是真是假。發票是真的,業務是不是真的,監督不了。”

      該人士還透露:“一些國家科研項目學校都有配套資金,配套比例不定,要分給老師多少,基本上是一些部門自己說了算,有關系的很容易打通關節。而且科研失敗,錢白花了也就白花了,誰也不能說不允許失敗啊?”

      教育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說,很多科研經費就是專項。現在專項設的多,各個部門都在設,很容易脫離監管。立項管理幾個人就定了,極少去研究這些項目是不是國計民生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

      潘老師說:“那些有本事拿到項目的人,就有本事結題。只要有關系,經費充足,請幾個好說話的專家吃喝一番,大家都是熟人,能讓他不過嗎?即使課題做得很差,還是會給優秀。”

      佛山科技大學副校長許曉珠說,當前很多科研經費和成果針對性不強,不是落戶在企業等有需要的地方,所以很多成果都難以轉化。由于沒有按需研究,實際成效并沒人管。科研經費管理重征取輕監督,不抓過程和事后,而且科研過程一般都是跨年度,需要好幾年,而地方財政是按年度審計,時間一長,就淡化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教育與研究中心教授任建明認為,目前,關于科研項目的多數規定內容大而化之,過于籠統,不能起到預防腐敗的作用。要有針對性地建立制度措施,追加責任條款、驗收評估,對有問題的項目責任人要納入“黑名單”,追回項目資金,限制未來申請科研項目的資格等。

      另有專家認為,在科研領域里,中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關于科研項目立項、審批、經費使用、監管責任的系統法律。立法的缺失,直接導致科研項目管理的混亂。專家建議,應將科研經費財權和審批權分離,掌握財權的部門退出項目審批,再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引入公正、公平、公開的專家評審制度,如此方能遏制科研經費腐敗亂象。(半月談記者 鄭天虹 毛一竹)

    ?

    ?

    相關鏈接

    武漢一高校迎新晚會性感熱舞 被指大尺度
    湖北高校迎新晚會性感熱舞被指大尺度
    海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向18所高校捐贈近2千冊圖書
    高校回應高考改革 復旦不再舉行“千分考”

    ?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編輯:馮丹霞]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對于高三的同學們來說,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1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