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學中發現、思考、生疑、再思考。
課堂探究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達成學習目標的關鍵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樂趣,體驗獲知的快意,體驗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教師適時的精點,更能達成教師“導學”功能的落實。
課后拓展是落實基礎目標的重要保障。
課堂小結是本課所講重點的一個歸類,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本課。
導學案的可貴之處,在于教育教學要從教師一味地教,轉變到教師的科學引導上來。從傳統意義的讓學生學、讓學生練、讓學生讀、讓學生背、讓學生會,轉變到學生要學、要練、要讀、要背,要會的方向上來。
導學案已成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全國各地推廣使用,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把使用導學案的情況作為考核老師的主要內容。
導學案五大內容逐層遞進? 針對不同需求打造 ?
導學案一共有五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都有它不同的意義,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需求。
陳良興老師這樣描述自己編寫的初衷:“我編寫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內容,是趣味化學、一些難題解答及典型例題,主要是結合本節內容來介紹安排的,這方面的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專門為一些愛思考肯動腦的同學設計,也就是為培養尖子學生設計的,當然也考慮了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第三部分內容,是本節的檢測題,我設計的題量大,主要是考慮到同學們的不同層次和程度,給老師在使用時留下一個比較大的空間,一部分可以隨堂講解,一部分可布置作業,一部分可以讓學生作為課外練習;第四部分內容,是單元小結導航,這里面有一章書的復習指導,有全章的疑難解答、本章學習方法介紹;第五部分內容,是全章檢測試題,主要是讓同學們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效,通過一章學習后,檢測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