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安大學副校長李健和在昨天出席第三屆世界和平論壇期間表示,目前,中國國內還沒有成型的恐怖組織,最大的恐怖威脅來自“東突”恐怖組織向國內的滲透。
不排除未來產生的可能性
李健和提醒:“也不排除在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影響下,如果有關措施不能很好到位和實施,國內產生一些恐怖主義組織的可能性。”
他介紹,依據中國法律,中國政府先后于2003年、2008年、2012年,認定了三批恐怖主義,其中包括四個恐怖組織,他們是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突厥解放組織、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東突厥斯坦信息中心,這是打擊這些恐怖勢力的重要舉措,為開展反恐工作確定了具體的工作方向。
目前,中國有關部門正全面研究制定中國的反恐怖主義專項法律,將為更全面推進和加強反恐工作提供保障。
反恐國際化不容許雙重標準
李健和介紹,在反恐雙邊合作關系的建設方面,中國已同俄羅斯、美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許多國家在反恐資金偵查、人才培養、情報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建設性工作。他透露,今年下半年,中國公安大學將為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培訓警官,內容涉及反恐國際合作。
對于某些國家在反恐問題上持雙重標準,李健和表示,不僅中國持反對態度,很多國家也不贊成在反恐問題上持雙重標準。因為恐怖活動是帶有國際性的,如果持雙重標準便很難開展國際合作。“實際上,有些國家堅持雙重標準的國家,也在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的危害,我想在這個問題上可能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雙重標準對于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是不利的。”
觀點
“挺”日言論引現場交鋒
在昨天上午的小組討論環節,來自多國的嘉賓及學者就日本的政治安全走向與亞太安全前景進行了交鋒。
新加坡專家“挺”日本被駁斥
新加坡外交官、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百瑞·代斯克在發言中指出,日本的安全政策的擴張不具有危險性,日本只是想和別的正常國家一樣。這一說法被與會的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反駁。
“我與新加坡的代斯克先生的感受不同。”李薇開宗明義地指出,日本的政治安全正在全面加速右傾化,這樣的日本對亞太安全的負面作用很大。
她說,日本為了實現這個正常國家的目標,走的是一條修憲擺脫戰后體制的道路,在戰略安排上也是進攻性的安全理念,這很不讓人放心。它利用日美同盟關系,利用中國威脅論,它的這種思維和手段會造成地區關系的緊張,也增加我們地區安全的不穩定性。
日泰斗批“積極和平主義”虛偽
日本早稻田大學前校長西原春夫表示,安倍內閣剛剛在經濟方面小有成績,便又把重點轉向了他最終的目的,就是脫離戰后體制。
在談及安倍于去年9月開始提出的“積極和平主義”時,西原春夫指出,這闡述了安倍對國家安全的理解,也就是說日本要繼續堅持和平國家的理念,并且要尊重國際合作。“這個理念本身是不錯的,但是問題在于積極的為和平做貢獻是否包含著行使武力這樣一個手段。”他認為,安倍提出的這一理念是為了包裝其欲將武力作為手段的目的。
“安倍內閣的理念看上去的確是包含了將武力作為積極和平主義的手段。”他說,“安倍甚至正是為了要在某一些情況下使用武力,而特定選擇了這個口號。”
揭秘
世界和平論壇如何吸引前政要?
在國際上,剛剛舉辦三屆的世界和平論壇還沒有香格里拉對話會和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影響力大,但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等前政要紛紛現身,這一論壇何以能夠“請得動”這么多國家的前政要來參加?
論壇秘書長、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閻學通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這一論壇的“非官方”背景。他說,第一屆論壇剛舉辦的時候,影響力很小,辦會的消息在微博上也只有500個轉發,而這一屆則大不相同,吸引了500多名中外嘉賓。“人們覺得有話要說,而且是在這個論壇上說。”
閻學通解釋了其中原因。首先,當前形勢發生了變化。2012年剛組建的時候,很多人,特別是在中國都認為安全問題不是一個大問題,大家關心的都是經濟問題。現在,大家越來越多感覺到安全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比發展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更加值得關切。
其次,這屆論壇所設計的議題與熱點問題相關。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網絡安全、反恐、中東地區形勢、東亞地區安全以及涉海爭議等熱點問題分設在18個小組中一一進行討論。“前兩屆我們設置的議題和熱點問題相關度不高,這次,很多來聽會的人和發言的人都覺得,被討論的事情正是很迫切的事情。”本組文/本報記者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