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教育部將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意味著有50%的學校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
????“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年會上說,“教育部將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意味著有50%的學校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4月8日《中國青年報》)
????通過科學合理分流,在引導學生和社會倡導、弘揚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的同時,盡早引領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中國“千人一面”的教育環境里,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無疑具有進步意義,值得探索和嘗試。然而,是不是意味著技術技能型高校就該淡化學科呢?淡化學科之后,靠什么來支撐和強化專業呢?又怎樣保證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學科與專業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科發展的目標是知識的發現和創新,專業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學科是專業的基礎,專業是對學科的選擇與組織,是學科承擔人才培養職能的載體。所以,眾人皆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僅有學科水平,而沒有專業水平,顯然是不行的;同樣,如果一所高校沒有任何學科水平,想要建設高水平的專業,培養高質量人才,也無疑是癡人說夢。
????簡單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確實對學科的要求不用太高,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就能解決這一問題。然而,“師傅帶徒弟”我們可稱作職業技能培訓,卻難以成為合格的大學教育,因為大學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發展”。沒有學科支撐的技術技能專業教育,必然是滯后的,可以適應企業過去或者當前的人才需求,但可能就無法滿足產業升級、技術升級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了。
????最接近我國技術技能型高校的,可能是美國的社區學院。社區學院是美國進行職業教育的基本組織,為美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在為美國經濟保持持續強大的同時,也奠定了其在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穩定地位。但我們從美國社區學院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其專業建設已經從當初全面的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變成了如今普通教育課程、職業教育課程與學術性課程相融的課程體系,對學科發展的依賴越來越大。
????美國社區學院專業建設的變化,實際上也是根據市場需求不斷主動調整的結果。因為雇主不斷對社區學院畢業的學生提出了抱怨,一方面,是抱怨缺乏良好的工作習慣,不肯安心工作,缺乏溝通能力等;另一方面,是抱怨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學術能力和工作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沒有學科支撐培養出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理論理解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的欠缺而越來越難以適應。
????在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關系上,我國最大的問題,不是過于重視學科建設而忽視專業建設,恰恰是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沒有緊密結合,相當的學科建設成果沒能轉化為專業建設。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國高校的學科建設,貪大求全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較多,專而精的高水平建設缺乏。對癥下藥,發展技術技能型高校,正確的路徑顯然不是淡化學科建設,而是如何強化高水平的學科建設與高水平的專業建設同步的問題。簡單淡化學科、強化專業,雖然短期內可能見效,但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可能又是一條歧途。
?
?
?
?
?
相關鏈接:
安徽高校學生為校園“井上添花”(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