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昨日在現場展示織錦。 理想 攝
“這些圖案好精美!”來自河北的“候鳥”老人鄭素蘭指著一件黎錦感嘆道。4月1日上午,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在省民族博物館開展,吸引了游客和媒體記者們的目光。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主要展示我省中南部9個市縣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保護成果,參展項目主要有黎錦、竹木器樂和苗族盤皇舞等,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櫥窗簡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櫥窗實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櫥窗圖片;非物質文化遺產個別項目技能現場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講解員現場講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分發宣傳小冊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液晶電視播放宣傳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場與參觀者見面這些形式展示。
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展共有54塊展板,主要突出少數民族地區“十年輝煌、五年巨變”的主題。布展分為序篇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態文明、旅游魅力、文化繁榮、教育進步、科技支撐、民生改善、行業風采等十個主體部分,通過數據、圖表、照片、文字、觀摩等方式展示我省各少數民族市縣近10年來建設發展成就。
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展展出時間是4月1日至4月3日(農歷三月初二至三月初四),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展出時間為4月1日至5月5日(農歷三月初二至四月初七)。
(建陽?余軍軍?王國軍)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