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情人節、元宵節著實讓商家賺得盆滿缽滿,不少大型商場還沒從“雙節”的忙碌中緩過神來就投入到了“開學季”的促銷當中。
在安徽合肥經開區的一家大型超市入口處,幾天前的年貨專柜,現在已被種類繁多的學習用品所取代。各類文具種類齊全樣式新穎,大多文具不超過20元,曾經流行的精美奢華文具少了,數百元的拉桿箱書包也不見了蹤影。
據超市銷售人員介紹,如今高價文具鮮有人問津,即使有也多是送人,更多的家長和孩子青睞于簡裝版的套裝。
開學之際,記者走訪中發現,去年在中國勁刮的節儉之風正吹進校園,不少家長引導孩子理性購買學習用品,火熱的開學經濟更顯理性。
江蘇南京的郜興是一名初中生。按照“慣例”,每到新學期,父母都會給他采購一大批教輔用書,生怕自己輸在起跑線上。
事實上,直到學期結束,郜興也沒有翻過這些教輔資料。郜興說:“開學買教輔似乎成了一種習慣,既給自己壓力又浪費,今年跟父母商量后決定少而精地購買。”
春節剛過,很多學生剛收了壓歲錢,少不了購買電子產品,大學生的蘋果三件套,中小學生的復讀機、點讀機……然而這一部分的消費也并未大幅上升。
合肥百腦匯的數碼產品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年追捧進口產品的熱度有所下降,消費者更加理性,不再單純追求外觀和品牌,更注重性價比,物美價廉的國產品牌也受到家長的青睞。
安徽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葉松慶認為,曾經火熱的開學經濟,不僅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很容易助長孩子盲目攀比的不良風氣。如今節儉新風給開學經濟降了溫,家長能給孩子的最好的東西并非昂貴的開學裝備,而是正確的價值觀和節儉樸實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