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跳起歡快的竹竿舞。
學生們業余學織錦,成為校園文化一景。
與俄國學生的藝術交流。?圖海南日報記者?王?凱
“黎錦光輝艷若云”是古人對黎族織錦的由衷贊美。據考證,黎錦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有著超過3000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就頗負盛名。但在紡織工業日漸成熟的今天,這一古老工藝面臨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處境。欣慰的是,有一群人正用他們稚嫩的雙手接過織機、棉線,也接過了這塊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
本月月初,海南省國興中學與海南香格里拉大酒店聯袂成立了“黎族織錦獎勵資金委員會”,并設立“黎錦獎學金”,用于鼓勵國興中學師生學習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和發揚黎錦文化。
幾塊形態各異的大石頭,幾只小巧玲瓏的竹藤簍子,一個殘破老舊的舂米桶……國興中學黎錦教室的每個角落都值得駐足細看,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黎族風情。
下午5點,十來個剛剛放學的學生陸續來到教室,或是在石頭邊鋪下一張草席,掛上腰織機席地而坐,或是找出一張織錦草圖,正襟危坐在水平織機前,翻飛起靈巧的雙手便開始了今天的織繡。
負責黎錦教學的陳丹老師告訴記者,盡管課業繁重,每天傍晚還是有不少學生自發來到黎錦教室學習,織錦已經成為了他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黎錦織出民族情深
三個小人兒在金黃的麥穗上牽手舞蹈,一旁“國興中學”四個紅色大字也被烘托得喜慶熱烈。這是學生們剛剛完成的黎錦作品,只需附上里襯,再縫上拉鏈,就能制成一只精美的掛包。這樣的工藝品常常被來訪學校的省外、國外客人視作珍品帶回收藏,成為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新課改實施后,我們調研發現,各市縣民族學校并不重視民族教育,各地民族文化流失現象十分嚴重。”國興中學教研室主任張垂經介紹,“國興中學是省教育廳直屬重點中學,60%以上生源來自少數民族地區,應該繼承與發掘民族特色文化,為其他民族中學樹立教育榜樣?!?/span>
經研究決定,自2004年起,學校將珍珠球、竹竿舞、黎族織錦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藝術活動列入課程。
計劃安排妥帖,學生反響熱烈,可課程由誰來教?與珍珠球、竹竿舞不同,黎錦織造工藝繁瑣復雜,即便只是一條一米多長的細腰帶,也要熟練的織工花費近一個月時間方可完成。教授黎錦織造工藝絕非易事。
陳丹出生于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自小便看著老人們織造黎錦,但從未系統地接受過黎錦織造訓練。為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她只身去往五指山市,在海南省民族織錦工藝研究所潛心進修,一學就是整整三個月。
學成歸來,陳丹掌握了黎族哈、杞兩個方言區的單、雙面織錦工藝,并將其手把手地教給學生。她欣喜地發現,充滿想象力的學生在熟練掌握雞、鹿、甘工鳥等黎族傳統圖騰織造后,還創新思維,融入了許多現代圖案和文字。
一雙手托起紅日,甘工鳥
從天邊飛過;五個福娃奔跑向前,憨態可掬活靈活現;阿拉伯數字、英文字母也在學生們的作品中屢見不鮮……“我是漢族學生,但很喜歡跟黎族同學一起織錦?!备叨W生吳嘉穎正在織造一面豐收圖,手法還不很熟練,“陳老師鼓勵我們自己翻閱書籍,選擇圖騰對它們進行組合和配色,動腦又動手,非常有趣?!?/span>
舞出快樂校園生活
近兩個月,校園里每到傍晚,便四處可聞黎族歌曲和竹竿的聲聲敲擊,隨之而來的,還有陣陣歡聲笑語。這是國興中學的一個傳統,每至校慶,各個班級都要全員出動,排演一支竹竿舞參與到全校性的比賽中來,為校慶獻禮。
竹竿舞是黎族傳統舞蹈,舞者隨著節奏在交叉的竹竿中,靈巧自由地跳躍,并做出優美的舞蹈動作,融合了音樂與舞蹈藝術,參與度高,合作性強,適用于班級集體學習。
“畢業多年還是記得排練竹竿舞的情景。竹竿舞雖然音樂節奏明了,動作簡單,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竹竿夾到腳,需要敲竿和舞蹈兩組同學的密切配合。”2009屆畢業生王倩笑言,那是每天最快樂的時光,“某天我們發現《小星星》這首歌的節奏與竹竿舞節拍吻合,邊唱邊跳練了一下午,最后比賽時禁不住又唱跳了起來,這份快樂也感染了周圍的人。”
國興中學舞蹈老師李惠萍告訴記者,竹竿舞不是純粹的舞蹈藝術,而是融合了運動鍛煉的“體育藝術”,學生排練竹竿舞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陶冶情操,培養審美。去年12月份,她帶領38名來自各班級的學生排演的竹竿舞,參加了海南省2012年中學生竹竿舞比賽并榮獲一等獎。唐秀全副校長作為她的舞蹈搭檔,也全程參與其中。
“校領導帶頭,老師認真組織,學生積極配合,是我們學校開展體藝活動的特色之一。”李惠萍說,“我們從未將孩子參與文體娛樂和社會實踐等活動當成是浪費學習時間,因為他們在課外學到的也許正是課上我們無法教予的?!?/span>
張垂經介紹,國興中學還開發了傳統文化系列課程,涵蓋“蘇軾在海南”、“誦讀三字經”、“國學精要”等模塊,引導學生學習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曾有統計,自2005年起,竹竿舞和珍珠球兩個項目每屆約近800人學習,黎族織錦每屆約近200人選修,學生對該類課程的內容及教學方式滿意率達95%以上,對傳統文化系列課程滿意率則達90%以上。
我們一起揭開這個秘密
見到吳挺拔副校長時,他剛剛結束監考,抱回了一疊書寫整齊的化學試卷。身兼學校副校長和教務科主任的他,至今仍未離開教學崗位,也不曾因行政工作忙碌而對教學有過疏忽。
“由于歷史原因,少數民族地區生源相對較弱?!眳峭Π握f,為了讓少數民族學生能盡快適應高中課程,在教學中,他特別注意研究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狀態與智力特點,采取較為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富有啟發性的方法方式進行教學,“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對孩子們的認可和鼓勵?!?/span>
從事教學工作20余年,吳挺拔已桃李滿天下。他培養出來的學生有一件共同的寶貝———化學作業本。那是他們看了又看的勵志書籍,也是他們永遠割舍不下的師生情誼。
“我常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下‘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秘密’、‘你真讓老師感動,如此有耐心和毅力’等句子,希望喚醒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吳挺拔深知,每一次賞識的目光,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能激活學生的內驅力。
難忘師恩,是國興中學學生的共同印記。離校十余年,現就職于上海審計局的黃俊至今仍將高中數學老師陳海英的囑托當作奮斗的動力?!瓣惱蠋熃塘宋覀儍蓚€學年,高三時卻被調去教其他班級。那時我們對她已經產生了對母親一般的依戀,頓時像失去了依靠?!秉S俊說,老師希望大家要做有理想有價值的人,“這么多年我并沒有什么成就,始終覺得愧對于她。”
“把學校建設成為一個嚴謹的學園,一個溫馨的家園,一個美麗的花園,一個歡快的樂園。”國興中學的辦學理念不是一句空話,在千萬學生的見證下,每一位教職員工都在努力踐行。
不知你是否曾經踏足這片知識的沃土。如有一天你與她相逢,定會在那條樹影搖晃的校道盡頭,被一塊巨幅宣傳牌深深打動。孩子們閱讀、舞蹈、運動的專注神情和悅動身影躍然紙上,一行俊秀的大字道出了他們內心最響亮的呼號———我們在這里快樂成長!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