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睡”、填詞、集體抗議——近期一些“火爐”城市高校大學生“求空調”的奇招、段子甚至出格舉動頗為引人關注。部分教育界人士認為,在城市擴容,熱島效應顯現,酷熱天氣提前的現實情況下,大學生“求空調”的焦點不在“該不該”而在“可不可行”,高校應該立足自身條件積極回應大學生訴求,同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尊重選擇權。
大學生“約睡”、填詞“求空調”
在長沙、武漢、南昌等長江流域的傳統“火爐”城市,今年的極端高溫酷熱天氣提前到來,一些城市氣溫一度高達37℃以上。在公司白領“宅”在寫字樓里享受夏日清涼時,酷熱難耐的高校學子紛紛各出奇招“求空調”。
“大學學子耐熱強,沒空調,臉貼墻,巍巍高城何處可乘涼?縱使心靜暑難降,進寢室,躺床上,輾轉反側夢不香。汗濕裳,床板燙。欲哭無淚唯有汗千行。今年株洲夏日長,裝空調!王校長。”湖南工業大學一女生發表在網上的這首“打油詞”反映了很多大學生在酷熱天氣中的心聲,引起廣泛共鳴。極短時間內,“湖大版”“華科版”等不同版本的《江城子·求空調》火遍大江南北。
在南昌,大學生“求空調”的招數堪比“行為藝術”。江西農業大學網友“大羅山隱士”在微博上發帖,邀請后勤集團老總到學生宿舍體驗高溫環境。“本人愿意花1000元邀請農大后勤集團老總來北區八棟六樓睡一晚。”很快,類似公開“約睡”高校后勤管理者的帖子充斥網絡,引發社會各界熱議。
高校宿舍裝空調可行嗎?
記者采訪了解到,高校管理者對于給宿舍裝空調的看法并不一致。部分人認為大學生訴求正當,但是操作起來有很多現實困難和顧慮;但也有部分人認為給大學生宿舍裝空調是高校以人為本的表現,應該積極滿足學生訴求。
湘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唐豐偉表示,“一方面,如果學校出資裝空調,可能就要提高每年的住宿費用,空調電費也會讓學生自己出,對來自農村地區、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來說,這些費用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采購空調、改造線路、電力增容的成本也會給很多高校造成壓力。”
給宿舍裝空調,一些高校早已有“試點”。2009年,長沙醫學院給兩棟新建宿舍裝上了空調,今年又采購了3000臺空調,準備在暑期安裝到位。
長沙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2012級學生李維龍告訴記者,他所在宿舍住6個人,裝有1.5匹制冷功率的空調,每年住宿費1600元,比沒有空調的宿舍貴400元錢,以空調每天開機10小時、每度電0.6元計算,1個月大約要200元左右電費,分攤到每個人頭上大約30多元,“經濟負擔并不是特別重”。
“供貨商給我們的每臺空調1800元,3000臺總價540萬,加上線路改造、電力增容成本,一次性投入在1000萬左右,后期還需要進行人工維護,對學校來說,困難并不是太大。”長沙醫學院副院長李宏光表示。
響應“求空調”訴求也要尊重選擇權
湘潭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院長吳元清說,應對高溫天氣,硬件條件改善是非常重要的,相對舒適的生活條件對學生學習是有益處的。盡管不少普通高校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存在較大困難,但是應該想辦法積極響應學生訴求。
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回應畢業生們裝空調建議時表示,這個要求是很合理的,他說肯定會給學生安空調,“我們去年就有這個方案。”
李宏光建議,各級政府應充分考慮極端高溫天氣提前的客觀現實,增加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財政支持,鼓勵高校統籌資源、合理規劃,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創造條件幫助學生清涼度夏,避免極端高溫天氣影響學生學習生活。
“有能力裝空調的高校在住宿費、電費方面應盡量不給學生造成過重負擔,能免的要免,能減的要減,能少的要少。”李宏光認為,還應該考慮部分學生支付能力較弱,要求空調環境的意愿不大,留出一部分不裝空調的普通宿舍,讓這部分大學生能夠充分選擇,避免給他們帶來“被空調”的尷尬。
一些高校老師還建議,在高校宿舍裝空調暫時沒有辦法一步到位的情況下,高校可以提供風扇、涼茶、清涼油、風油精等物資幫助大學生度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