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一位貧困縣教育局長的嘆息 有了幼兒園找不到老師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5-02 09:38

    ?? 過去沒有足夠的資金為留守兒童建幼兒園,現在有了幼兒園又找不到老師

    ?? 專家建議制定“國家待遇標準”,并加強幼師培訓,解決崗位缺人難題

      4月18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中心幼兒園正式開園。孩子們在用有當地特色的多用途玩具做游戲。本報記者 楊登峰 攝

      “這就是幼兒園呀?”4歲的小韋寧背著書包站在幼兒園門口,不敢跨入大門,又忍不住張望院子里的彩色滑梯、綠色的樓房。4月18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鄉中心幼兒園正式開園。韋寧在老師的帶領下和小朋友們玩著蹺蹺板,一高一低間,孩子們興奮地喊著,他們第一次有了力學的認識。

      不遠處,翁家周默默地看著孩子們的笑容,眼中有些濕潤,他是國家級貧困縣大化瑤族自治縣教育局局長,“歷時2年多的努力,終于讓孩子們有幼兒園了。”翁家周此前在衛生局負責醫改,調入教育系統后,總想有一番作為,他將目光聚焦到學齡前教育上,“沒有足夠的資金修建幼兒園,有錢也不知道幼兒園該建成什么樣,有了幼兒園又找不到幼師。”聊起早年調研的發現,他唯有一聲嘆息。

      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是貢川鄉的標識。一年前,韋寧到了入園的年齡,可這里沒有幼兒園,父母在城里打工,只有外婆每天帶她,“吃好、穿好,就可以了。”這是鄉里面大部分帶孩子老人的共識。老人們的子女都在城里打工,無力將孩子帶到大城市,留在農村孩子又無法接受正確的早期教育。貢川鄉0~6歲的兒童1695人,能接受早期教育的567人,未接受過早期教育的1128人。

      而今,“手牽手”支援項目幫助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修建了符合兒童友好標準的幼兒園,而擺在翁家周面前的難題是到哪里找到更多的合格幼師。

      “每個月1050元,沒有三險,沒有編制,工作挺辛苦的。”4月17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洛陽鎮中心幼兒園里,23歲的韋碧影這樣描述自己的幼教工作,她此前在廣東佛山當幼師,“結婚了,就必須回來工作,沒編制、低待遇可以忍受,但希望有保險。”

      同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轄區內的龍巖幼兒園是一所民辦園,園長兼教師梁藝馨30歲,2005年幼師畢業后只當了一年幼師,“幼兒園倒閉后,我就應聘成為高速公路上的收費員。”1年半前,姐姐告訴她,“鎮上的幼兒園校車沒有了,鄉里、村里的孩子因路遠上不了幼兒園了。”她辭職,用家里的房子辦起了幼兒園,“教師工資每個月1500元,可是好的老師留不住,高工資我們也拿不出。現在我身兼教師和保育員兩個職務,廚師和另外兩個幼師都是通過親戚關系留住的。”

      “現在無論是在公辦園等編制的,還是在民辦園工作的,都覺得沒有身份認同感。” 梁藝馨說。

    ?

    ?

    ?

    相關鏈接:

    國際不打小孩日:看外國家長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海南省教育廳:進一步提高高校檔案工作水平
    海口“教育示范鎮” 學生住校不花一分錢
    教育微新聞:讓人費解的“神題”
    教育時評:大學生作弊 傷了誰的心?

    ?

    ?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工人日報] [作者:于宛尼] [編輯:韓靜]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學教學樓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