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瓊臺俊杰
    用速寫記錄騎樓“變臉”:訪《騎樓魂》速寫展作者劉運良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劉運良 時間:2013-03-29 11:08:07 星期五

      劉運良用速寫表達對騎樓的感受。

      海口網3月29日消息(記者?彭桐)作為海口市標志性建筑,百年騎樓老街的每一次“變臉”,都會牽動世人敏感的神經。就在中山路“修舊如舊”改造前,海南東坡書畫院院長、海南省文化遺產研究會藝術總監劉運良,歷時半年,深入走訪騎樓老街,以速寫的方式記錄了“當下的狀態”。

      速寫畫《五層樓》。

      今年1月31日,經過修復和業態調整的中山路重新開街,有著劉運良百余幅作品的《騎樓魂》速寫展也在該街“安記”店亮相。速寫展里的一切已成歷史,但透過展品可以看到騎樓隱藏的綿延不絕的人間故事,以及海口之魂的根源。

      速寫畫《百年老藥房》。

      穿越?歲月光陰

      蜿蜒流淌的海甸溪,是海口城市的綠色飄帶和記憶的河流。劉運良站在這條時間之河的人民橋上遠眺,海甸溪上目送著海口前世今生堪稱水上精靈的烏篷船、作為海口城市地標和歷史見證引發無數游子思鄉之情的老鐘樓、表明海口成為中國最早一批開放的港口城市的老海關……悉數走進他的《騎樓魂》。

      而《騎樓魂》里不單描述風華騎樓的百年滄桑,它瞄準得更多的是灰色騎樓群下充滿七彩陽光的煙火人家。那鮮魚市場、電器一條街、廊道里的書報攤和一元零食店,那賣椰子的阿嫂,老爸茶店的擦鞋女、行走街頭的孕婦、作為雞屎藤專業戶的阿婆,烤乳豬的孩子和水巷口的牌友,以及展現南洋生活方式和精神內涵的騎樓里的小吃,展現熱帶海島豐富水果和體現海南作為移民島特色的街邊小攤,與天后宮屋頂和舊窗戶上爬滿的藤蔓、老磚墻上長滿的綠苔、擁抱整座老樓的古榕,甚至是積累了百年光陰殘破墻頭上的老線頭,均相映成趣。

      更令人動容的是,這些人、這些物,就和女人街、華僑商店的名稱一樣,具有不隨歲月沉浮而衰敗的活力,一如熱帶植物繁茂顯現出的海島旺盛的生命力。說它頑強,卻不如說它自然。無比鮮活的海口人市井生活情態,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還會是這樣。古往今來僅此一點,就讓南來北往的旅游者和藝術家們嘆為觀止。

      早已過了燒煤球而進入管道燃氣的時代,卻還有干柴點明火架在騎樓下一隅土爐子里燒,讓記者驚詫的卻不是這眼前的真實景象,而是目睹此情此景一點也沒有大驚小怪的人們。劉運良說,這也是原住民保留在騎樓街區里生存的形態之一。

      速寫畫《雞屎藤》。

      見證 貿易鼎盛

      《騎樓魂》展覽所在的安記,店名其實叫“梁安記”,從門前一塊木牌上的簡介可知其淵源:“安記”清末民初海口老街著名商號,創始人梁建績(字駿臣),祖居水巷口,在中山路開設九八行“安記”,九八行是一種代理行業,商行為貨主提供場地等服務,成交后所得款項由貨主和商行按98:2的比例進行分配,九八行因這種分配方式而得名。

      老字號“安記”歷經民國商界風云,其資金之多、實力之雄厚、規模之大,眾多同行無法企及。安記和它隔壁的中央銀行,以及抗戰前海口最有規模的西藥店廣惠藥房(以自制“虐毋牌大丸”而著名)、新加坡著名僑商王紹經后人經營的大亞旅店和裕大商行、文昌歸僑興建的泰昌隆酒店等,都是中山路昔日豐富業態的最好見證。

      據史料記載,海口騎樓老街的由來,跟港口開放通商史大有聯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13個國家在騎樓街區設立領事或領事館。那時的商家就有只抽兩成的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那時的富商云集之地常有老外面孔,那樓堂館所前停靠著黃包車、老式汽車……劉運良說,穿梭老街作畫時,看到老海關和各種老字號商家的印跡,感慨曾經代表了南洋、時尚、先進的那些店鋪,曾經給了老海口多少綺麗的夢想。

      速寫畫《巷道里的人家》。

      凝聚 海口之魂

      2007年海口一批熱心的高端文化人士承擔了騎樓街區改造方給出的課題,開始對中山路、博愛路等海口五條主要騎樓老街的歷史人文進行梳理,最后形成了120多萬字騎樓調查報告,這對2009年海口老街被評為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起到關鍵性作用。至此,騎樓真正引領起城市建筑風格,成為海口建筑文化的標志。

      在70多年前,除了瓊海關、銀行、郵電等略為高大的建筑物外,高樓林立的海口,最豪華、壯觀的建筑皆為華僑所建被人們習慣稱之為騎樓的敞廊式商業建筑。騎樓是19世紀中期至民國年間,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城鎮流行極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在海口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騎樓老街被公認為是經歷了時代大潮巨大沖擊后幸存的文化珍寶。

      速寫畫《女兒墻特寫》。

      有專家分析稱,海口在騎樓出現之前的建筑和城市生活,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沒無聞。海口(不包含現在的瓊山區)沒有早于民國的成規模的建筑可以考察。海口也沒有早于民國的比較成熟完備的城市生活可以敘述。騎樓就是現代海口發育的全部歷史痕跡所在,是塑造現代海口人性格和精神風貌的環境條件。正是這個意義上,騎樓就是海口故事的載體,騎樓對海口的價值,遠遠超過華南其他城市。老建筑是承載著一個地方厚重歷史“活體”,建筑文化即是一座城市的文脈。騎樓老街,不僅是海南極其珍貴的文化載體,更是海口這座城市的靈魂。

      “我認為,海口的文脈就深藏在騎樓里,顯現在海口人悠然自得、不慌不忙的日常生活中。幾代人都依傍著遮風擋雨的騎樓,之所以成為海口的魂,不單是它獨特建筑的造型風格具有別樣的藝術和文化價值,還有樓里的生活原生態,以及留在人們心靈深處最鮮活的記憶,以及海島人多樣的信仰……”作為關注騎樓當下現狀的藝術家,一個迷失在騎樓里的人,劉運良說他流連在海口老街里,時常觸景生情,心生感動。每當看到穿越天際線起伏變化的女兒墻(俗稱風洞墻),其心中就激起美好的聯想:那些遠去的民國女生是否憑欄凝望,赴一次騎樓之約?那一群群在藍天白云里翻飛的白鴿,時起時落,呼嘯著穿空而過,空留一段歷史回音……在他的感受里,騎樓的靈魂是不死的。

      騎樓魂,即海口魂。騎樓興衰百年的命運,和海口發展的歷史緊緊相聯。

    (編輯:李琳)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