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華瑤族自治縣招考組織方發布的“《西醫臨床考核》判分糾錯說明”(左)和“關于對《西醫臨床考核》判分糾錯再說明”。江華縣人社局供圖
“所有考生的面試試題都是在5分鐘內做一張有8道題目的試卷,4道選擇題和4道判斷題,當場讀出答案。”
對兩個多月前的一場酷似“筆試”的“面試”,吳欣至今仍覺得不可思議。
今年8月4日,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公開招錄(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告,公開招聘192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中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124人。“新聘用人員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現有正式工作人員的同等待遇”的表述,吸引了不少在江華縣各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臨時聘用人員。此外,公告中還明確提到了對上述臨時聘用人員“實行工齡和專業技術職務累計加分”。
對吳欣等臨時聘用人員來說,這可能是告別“臨時聘用”身份的一次重要考試。但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這次考試的面試試題居然是8道客觀題;而且,一開始公布的參考答案還有兩道題被糾了錯。
客觀題代替了實際技能操作考核
為了準備這次考試,已經在江華縣某鎮衛生院工作3年的吳欣特地辭去工作專心復習。吳欣報考的是臨床崗位,今年公開招聘47人,是近幾年公開招聘人數最多的一次。
即便考上后還是會被分配到鎮上的衛生院,工作的內容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在吳欣看來,辭職備考仍然很值得。“因為可以成為‘事業編’。”這個80后女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有了“事業編”就意味著工作輕松待遇好,“而且永遠不會下崗”。
8月25日,吳欣參加了該次招考的筆試,并順利入圍面試。接下來,吳欣向各方打聽往年面試的內容和相關經驗,在了解到面試考的是專業技能操作,考查臨床崗位的實際工作能力后,她按照考試內容認真做了準備。
9月15日一大早,吳欣走進面試考場,準備接受專業技能操作的考核。但隨后發生的事讓她難以理解,“面試完全成了筆試”。
據吳欣介紹,她在考后和其他考生的交流中得知,多名考生的面試題目都是做8道客觀題:4道選擇題和4道判斷題。這8道題的總分值為100分,其中有兩道題的分值是20分,另外6道題的分值是10分。據了解,這次面試出現了多個滿分的成績。
對此,吳欣感到非常無奈:“這么少的題目,這么大的分值,而且都是選擇題和判斷題,不會做的也可能蒙對。蒙對一道題,排名就能上升好幾十名,筆試好不容易拉開的差距一下就不明顯了。”
面試結束后,部分考生通過網絡發帖等渠道表達異議。
網友“yang99168”表示,“以前每年都是考操作,理論入圍才可以進行面試操作。今年全部入圍面試,而且又考一次理論。請問醫學只有理論么?一點標準性都沒有,何必又打著整個縣的旗號說公平公正招聘。”
記者發現,質疑此次面試用客觀題代替實際技能操作考核的考生大多認為,面試應考查考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出幾道簡單的題目作為面試不太合理。
“真正的臨床是只需筆一揮就可以做好工作,挽救生命的嗎?”在考生唐文看來,江華縣招考部門的這種考試安排“完全不符合臨床工作的實際”。
組織方稱“面試人數太多”
記者從招考組織方了解到,江華縣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公開招聘是由江華縣縣委、縣政府組織的,面向社會為全縣20所鄉鎮衛生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根據招考公告,本次公開招聘出現爭議的是西醫專業和護理專業,這兩個專業招聘的人最多,其中西醫49人、護理47人。
“西醫專業和護理專業參加筆試的總人數分別為170人和179人,按照招聘方案的要求要按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1∶5的比例確定面試人選,故西醫專業和護理專業所有參加筆試的考生都入圍面試,由于面試人數較多,已不宜采用以往技能操作考核的方式。經縣招考領導小組研究決定,面試方式采取答題式進行,面試試題為8道客觀題,面試時間共為6分鐘。”江華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江華縣衛生局在發給記者的《關于2012年江華縣公開招聘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有關情況的說明》(以下簡稱《情況說明》)一文中寫道。
據招考組織方介紹,江華縣此前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沒有出現過同類崗位“面試人數太多”的情況,“最多70余人,在當天晚上11點之前可以面試完畢,都是集中一班評委一評到底,一天一次性評完。而這次同類崗位達到186人之多,采取以前的‘集中一班評委一評到底,一天一次性評完’的方式面試,需要集中控制考生、評委、公證人員3天,這是不現實的。”
招考組織方表示,這次用客觀題代替實際技能操作考核進行面試“不算一次特殊情況”,“因為面試是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沒有固定的模式。每次面試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再決定”。
“如果今后‘面試人數較多’,在沒有更科學、更公正、更適合的方式情況下,我們仍會考慮采取這種方式進行面試,因為只有這種客觀的非主觀的評判方式,才能保證考生利益,才能保證客觀、公平、公正。”招考組織方補充道。
招考組織方的上述解釋,得到了部分考生的認同。
報考護理專業的考生陳夢已經是第四次參加江華縣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的考試了,前三次參考,她都沒能通過面試這一關,“但我已經當了8年護士了,我的專業操作已經訓練得很規范熟練了。”
在9月15日舉行的面試中,陳夢獲得了滿分。“采用客觀題這樣的面試,考生作答是對是錯一目了然,可以避免考官的主觀因素對考試成績的影響,這樣有明確對錯、明確分值的面試更加公平。”陳夢說。
“整個招聘考試過程均接受了縣人大、縣政協、縣紀委監察機關監督員的全程監督,未發現工作人員有徇私舞弊違反招聘紀律行為。”《情況說明》寫道。
更正參考答案再生變數
盡管陳夢等考生認為采取客觀題方式的面試更加公平,但考試組織方在命題上出現的疏漏,讓這次招考再次出現變數——在西醫專業的8道面試客觀題中,有兩道題的答案在考后被“糾錯”。
根據此次招考的考試規則,考官會根據考生的作答直接打分,經考場監督員及主考官審核簽字后,當場告知考生本人。
“監考老師當場宣布我的成績為90分。因為之前考的筆試成績也不錯,所以我當時感覺特別開心。”吳欣告訴記者,她的高興勁兒還沒持續多久,兩天后公示的一份“判分糾錯說明”便讓她措手不及。“我的分數一下被扣掉了30分,從90分變成了60分。”吳欣說。
記者了解到,像吳欣一樣被修改面試成績的考生一共有173人,都是報考臨床崗位中的西醫專業和計生專業的考生,他們的面試成績增加或減少10分至30分。
據招考組織方介紹,9月16日上午,即面試后的第二天,江華縣衛生局接到考生反映,稱西醫臨床面試考核的答案有誤。
“接到反映后,縣人社局和衛生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有關專家學者進行核實,并及時與命題單位進行了聯系,之后又向上級衛生部門進行了再核實。核實后發現有兩道題的答案有誤,并將正確答案進行了最終求證。”《情況說明》寫道。
隨后,招考組織方進行了糾錯,將涉及考生的面試成績逐一進行更正,并于9月17日上午將更正后的成績和判分糾錯說明進行了公示。
由招考組織方發布的“《西醫臨床考核》判分糾錯說明”(以下簡稱《糾錯說明》)寫道:“因命題單位給出的《西醫臨床考核》答案有誤,導致面試時評分誤判,特此糾正并作出說明。”
被糾錯的兩道題分別是:
一、選擇題:單或雙人心肺復蘇時胸外按壓和通氣的比例為:
A 15∶2 B 30∶2 C 15∶1 D 30∶1
(答案A改為B) (本題10分)
二、判斷題:插胃管成人插入長度為55~60cm。 (答案×改為√) (本題20分)
“面試現場那么多評委和專家,總共只有8道題目,他們當時怎么沒有指出答案錯誤?”對招考組織方事后糾錯的做法,考生章杰仍覺不解。
招考組織方告訴記者,在招考過程中,受江華縣人社局的委托,江華縣衛生局聯系了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為面試考核命題并制卷。
“這次評分的誤判是由于命題機構工作不細致、出題不嚴謹所導致的。按照試卷保密的有關規定,我們無權在考試前對試題進行檢查、核對。”《情況說明》寫道。
記者進一步追問:作為命題單位,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是否具備相關資質?該醫院以前是否參與過江華縣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命題?對這次面試答案的錯誤,該醫院是如何解釋的?
招考組織方答復稱,他們以前沒有委托過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命題。此次之所以委托該醫院命題,主要考慮離江華比較遠,便于保密。對于這次錯誤,該醫院的解釋一是命題時間倉促,二是有錯必糾。
對于命題單位的資質問題,招考組織方解釋說:“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作為命題單位是具備命題資格和水平的。對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國家和省、市沒有實行命題資質認證制度。只要是符合命題的基本條件,得到招考單位認可即可,招考單位可以委托具備條件的單位命題。”
記者了解到,我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并未對事業單位考試的命題機構作出專門的規定。不過,湖南省2011年出臺的《湖南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試行辦法》第17條規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筆試,可由同級政府人社部門委托所屬考試機構命題、閱卷并組織實施;也可經人社部門批準,由用人單位或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命題、閱卷并組織實施。筆試方案報政府人社部門審定。”
被“糾錯”的答案仍有爭議
盡管招考組織方迅速開展了糾錯,但上述《糾錯說明》仍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些考生發現,被糾錯的判斷題答案和一些醫學教科書的講解并不一致。
根據吳欣的指點,記者找到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急診醫學》一書。對于“插胃管成人插入長度”這一問題,該書第330頁上的建議是“成人插入長度為45~50cm”——這與已被糾錯的“55~60cm”的參考答案并不一致。
“這道選擇題在舊版教科書上的答案是選A,在新版教科書上的答案是選B。”考生梅征告訴記者,“我當時問了考官是參照新版教材還是舊版教材答題?考官回答我說,你就放心做題吧,我們這兒有正確答案。”
于是,梅征當時信心滿滿地選擇了B選項,被判答錯了。但兩天后發布《糾錯說明》又讓他加上了10分。
在《糾錯說明》中,招考組織方列出了糾錯的依據——數本參考書關于相關試題的解釋。但吳欣和其他4名考生隨后便拿上教科書前往江華縣人社局反映情況,“對方給出的解釋是,我們拿的這本教科書是‘十一五規劃’的教科書,而他們是以‘十二五規劃’的書為參考標準。”吳欣說。
吳欣等考生并不認同:“臨床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還沒有出版,現在高校里用的都是‘十一五規劃’的教材。在醫學衛生考試及醫師資格考試中,應以教材為主,教材才是最具有權威的。招考組織方的參考依據只是一本醫學考試輔導用書,把它作為參考標準的依據不足。”
“醫學上的數據是根據統計學得出,一般采用平均數據。數據跟個體差異有關,胃管插入長度就是與身高有關。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會不斷有新的結論出來,現在國人普遍身高提高了,所以長度會增加。”網友“zds6368”在回復記者的提問時提到,“權威書籍很多數據有時候還是會沿用老一代的標準,特別是沒有太多人注意或者質疑的數據。”
網友“zmdzfx”也表示,“在實際臨床操作中要根據一定的目的及治療效果,而且還有方法檢查胃管是否確實插入胃內,每個人個人條件存在差異。教科書上的‘45~55cm’,這不是絕對的,是一個范圍,參考值而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測量患者也可供參考。實際工作中還是可以在45~55cm這個長度上再延長5~10cm的。”
既然考前沒有指定考試的參考書目,把上述有爭議的題目設置成考試題目是否值得商榷呢?
對此,江華縣參與西醫臨床面試考核的一位評委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新舊版本參考書的答案都是可以采納的,但“這是一道是非判斷題,必須要選一個答案”,評委組經過研究商定,就用了最新的研究數據。
他坦承,盡管評委組研究商定了一個答案,但這道題的命題還是“有些問題”。
在招考組織方公布《糾錯說明》4天后,又公布了一份“關于對《西醫臨床考核》判分糾錯再說明”,詳細解釋了該題答案修改的依據,并安排專家組兩次向考生代表進行了面對面的說明解釋。
不過,這些解釋工作似乎并沒有消解部分考生的質疑,一部分考生集體向有關部門進行了申訴。截至記者發稿前,招考組織方仍未對此次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面試成績作出正式的公示。
(應受訪者要求,報道中提及的考生均為化名)
本報北京11月27日電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