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留學>
    英國留學風險步步升級 被誤傷留學生進退維谷
    來源:南方報業網  作者:  時間:2012-09-19 10:16:53

    繪圖:陳健珊

    倫敦都會大學被英國內政部撤銷海外招生執照。資料圖片

    對于大多數英國學生來說,9月是憧憬著新學期開始的時光。但倫敦都會大學(LMU)的中國留學生王楠所感受到的,卻是憤怒、忐忑和彷徨的五味雜陳。

    令王楠們陷入被動的是英國內政部邊境署(UKBA)的一紙禁令,該機構以學校“對國際留學生管理不善、違反了移民與簽證條例”的有關行為為由,撤銷了倫敦都會大學招收海外學生的執照,此舉直接造成該校2600余名國際學生面臨無書可讀的困境,其中有中國留學生300余人。

    被“摘牌”的后果很嚴重:如果這些中國留學生們不能在兩個月內找到肯接收他們轉學的學校,將被迫中止學業,然后被遣返回國。兩個月內完成轉學可能嗎?業內人士分析,難度不小。

    為了留學 (微博)英倫,王楠的父母已經為他付出了80多萬元。但他還不是這個事件中最慘的,有些學生已經讀到了最后的課程,但文憑就像即將采摘果實的果樹,眼睜睜地被粗暴砍倒。

    停牌

    倫敦都會大學因為“對學生管理不善并且整改無效”而被吊銷執照,英國內政部鐵了心要殺一儆百。

    “本來還有一年就能順利畢業,這下計劃完全被打亂了!雅思(微博)要重考,學校要重新申請,說不定房子也要重新租。”王楠憤憤地告訴記者。

    7月底,學校被暫停招收留學生資格的時候,王楠就聽到了風聲。“當時學校的表態是很快會解決,大家都沒再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一個月之后,這個“不會發生”的事情居然真的發生了,而且比想象中還要嚴重。

    聽到確鑿的消息后,王楠和他的同學們都很氣憤,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被學校耍了,另一方面他們覺得邊境署的做法很不公允。

    倫敦都會大學是因為“對學生管理不善并且整改無效”而被吊銷執照的,具體的“罪過”是超過1/4的非歐盟留學生簽證過期,“大批”學生檔案中缺乏法定的英語水平考核記錄,同時逾半數檔案沒有學生考勤記錄。

    留學專家分析,的確有一些國際學生有著不良記錄,但那些認真在英國學習的人也無辜地受到了牽連,成為了英國“一刀切”政策的犧牲品。

    “要教育,不要驅逐出境”、“別碰我們的大學,別碰國際學生”、“學生權利也是人權”、“停止歧視國際學生”……在消息公布的當周,數百名倫敦都會大學的學生、講師和職員在英國內政部大樓外示威抗議,抗議邊境署的決定讓他們沒有學校可讀,無法完成學業。

    但是眾人的抗議和請愿都是無效的,英國內政部已經鐵了心要嚴肅處理倫敦都會大學,殺一儆百。內政部甚至還下了最后通牒——從10月1日開始算起的兩個月內,倫敦都會大學的國際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被驅逐出境。

    轉學

    只有極少數學院愿意接收大二大三學生,對于那些還有一學期就畢業的學生,幾乎沒有學校愿意接收

    王楠告訴記者,一些對自己語言能力沒有信心的同學決定早早拿了學校退還的學費,打道回府。但是他不甘心,不想妥協。“生活總要繼續,與其抱怨和等待學校的救贖,還不如自己努力,扭轉命運。”

    前幾日,王楠剛剛考完了雅思,等分數一出來,他就要拿著材料去申請學校了。王楠打算先到倫敦市區內的幾所大學去碰碰運氣,如果實在不行,他再到選擇倫敦之外的學校試試看。

    “離開倫敦的話,那豈不是要重新租房?重新適應新的環境?”

    “是要重新租房,而且臨近開學季的房租一定比平時高不少,但是沒辦法,倫敦的高校肯定容不下2600多國際學生,越早突圍希望就會越大。”王楠苦笑。

    王楠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最糟糕的要數那些正在讀大四的學生,他們的論文都差不多快寫好了,禁招令一出,原來的導師就沒有辦法繼續給他們進行論文指導了,要在短短兩個月內找到新的學校和新的導師,談何容易。

    中國留學生蔡冠嵐就是倫敦都會大學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他的論文截止日期在9月中旬。原本只差一個月,他們就可以順利畢業了,但是現在能否畢業、能否拿到文憑都成了問題。

    蔡冠嵐給學校的咨詢熱線打過多次電話,得到的答復是“學位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多數同學對學校的回復已經不抱信心。“當初剛傳出學校要被吊銷招生資格的時候,學校也出面否定,可結果還是被取消了。”

    如今,蔡冠嵐只能泡在圖書館里,先把論文寫出來,數年國外寒窗之苦能不能換來一紙文憑,只能聽天由命。

    實際上,這類學生轉學的難度很大。安妮原本還有一個學期就畢業了,她給多所學校打電話得到的回復卻是,只有極少數學院愿意接收大二或大三的學生,對于那些還有一個學期就畢業的學生,幾乎沒有學校愿意接受。這就意味著,除非她能再多讀一年,否則沒有學校會接收她。

    落水

    倫敦都會大學很多學生被懷疑是“假留學、真打工”,這些燙手的山芋,英國各高校避之猶恐不及

    在英國內政部官員、英國駐華大使館教育推廣官員、各留學中介機構的口中,轉學似乎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他們認為,現在很多學校還沒有開學,部分學校的學位也尚未招滿,還是有機會的。但實際上,事情沒那么簡單。

    王楠告訴記者,學生轉學的門檻很高。學生不僅要提交成績單、推薦信等材料,還必須提交6分以上的雅思成績。對于那些剛入學不久、語言還不達標的同學來說,僅雅思6分一條就相當于判了“死刑”。而對于那些語言能力夠,但是沒有雅思成績的學生來說,他們得趕緊去考一個雅思,才能申請學校。這又要耽誤不少時間。

    某教育集團有關負責人坦言,國際學生的轉學之路注定要遭遇困難重重。在尋找接收學校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問題。如,學校之間的專業和課程設置不同,轉學要看具體的課業進展情況及相應的語言測試成績等等。

    更重要的是,在倫敦都會大學“沉船”之后,是否有學校愿意接收這些“落水者”。從實際情況看,形勢并不樂觀。

    倫敦都會大學被吊銷執照之后,英國商務部聯合英國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HEFCE)、大學英國(UUK)、英國邊境管理署和英國學生聯合會(NUS)組成了一個善后團,來幫助倫敦都會大學受影響的非歐盟學生。

    不過這個臨時組織起來的善后團的影響力并沒有看起來那么權威。據學校服務小組工作人員透露,事件發生一周后,只有區區3所學校主動表態愿意接收倫敦都會大學的國際學生。

    業內專家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復雜。

    首先,倫敦都會大學在英國大學的排名中幾乎墊底,報考該校的學生,其留學目的和學習能力本身就值得懷疑。倫敦都會大學被“滅掉”的原因就在于其很多學生被懷疑是“假留學、真打工”,這些燙手的山芋,各高校避之猶恐不及。

    其次,有些學生是真有學習能力也真心想學習,也要看學校是否有足夠的學位去接收他們,以及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是否愿意接納他們。資源本來就有限,誰也不歡迎讓外人分一杯羹。

    還有一個很多學校都不想說的理由就是,誰也不知道內政部下一個會對誰動刀,哪所學校會不幸淪為“被嚴打”的對象,大家都不愿意與倫敦都會大學扯上關系。

    這對于那些寄望轉學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縱深

    英移民緊縮矯枉過正

    記者采訪中,業內專家多次強調,倫敦都會大學事件只是個案。

    然而,該事件之所以具備強烈的典型意義,不單單是因為該校是首個因管理問題而被吊銷招生執照的公立大學,更因為它反映出了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英國教育產業化政策與移民緊縮政策之間的沖突,2600多名國際學生成為無辜受累者。

    專家坦言,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英國政府對于高校的撥款已明顯減少,很多學校只能自籌經費。招收一個國際學生的學費至少是本土學生的3倍,各學校為了保證正常的運營而擴招國際學生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近年來,英國大學招收的海外學生人數增長迅速。據報道,根據最新公布的國際大學排行榜及招生資料顯示,英國排名領先的大學去年招收歐盟以外的海外學生人數增加了12%。

    門戶洞開的同時難免泥沙俱下。不久前就有英國媒體指出,有調查發現,海外學生被告知能夠以比本國學生更差的高等水平考試成績進入排名領先的英國大學。

    這些指控并非“空穴來風”,英國內政部發現,每年都有歐盟外的國際學生以留學生的身份混入高校,但是他們不是來學習,而是來打工的,因此這類人被稱為“假留學生”。

    正是因為“假留學生”群體的逐年增多,影響到了英國本國人的就業,因此英國內政部決心對這些“假留學生”痛下“殺手”。打擊非法移民,也一度被奉為英國大選時的兩黨共同的施政綱領。

    在教育產業化背景下,英國高校的逐利性與嚴控移民政策之間的沖突越來越凸顯。在高漲打擊非法移民的呼聲下,倫敦都會大學被第一個殺雞儆猴。

    顯然,這種做法矯枉過正。英國學生聯合會主席伯恩斯就公開表示:“政治家們需要明白的是,繼續對海外學生抱有懷疑態度可能會危害到高等教育作為一個成功出口業的延續性。”

    英國大學事務部部長威利茨對大學校長們表示,國家統計局正在研究如何更佳的計算移民流動中的學生人數,而不至于誤傷學校和合法的留學生。

    然而,一邊是每年超30億英鎊的教育產業,另一邊是社會對于打擊非法移民的高聲呼吁,萬全之策可能并不存在,被“誤傷”的學生難尋“回魂”法門。

    記者觀察

    教育沒有捷徑

    留學亦是如此

    英國政府和學校固然要為這個突發事件承擔責任,而作為這個事件中的受害者,國際留學生們似乎也更應該自省。

    在中國,隨著留學低齡化,很多家庭送孩子出國留學,并不是沖著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去的,而是為了鍍金,混個文憑,甚至是把留學當作高考(微博)失利后的一條退路。在這種心態下,留學就變成了一件匆忙而草率的事情,學生和家長并不知道海外的學習生活到底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該如何選學校和專業,于是把所有的事情交給留學中介機構來代勞。

    的確,目前留學服務在國內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只要你肯出錢,出國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中介可以幫忙搞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介都像他們宣傳的那么靠譜。

    雖然教育部每年都會通過教育涉外監管網公布符合資質的留學中介機構的名單,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已經很多年沒有新的中介機構獲批。就廣東省而言,目前獲批的合法留學中介機構只有27家。然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合規的中介拿了牌子,卻很少開展業務,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

    而目前僅在廣州,非法從事與留學業務相關的機構就有近千家。雖然工商部門進行了多次清理,但這些非法機構還是屢打不死,換個地址,換個電話又卷土重來。

    一邊是合規機構的不作為,另外一邊是無牌照黑中介的泛濫,沒有風險意識的消費者往往在留學顧問信誓旦旦的承諾面前選擇了后者。

    王楠坦言,自己之所以落到這種進退維谷的境地,就因為自己當初太著急出去。

    “我是高考考砸了才決定出國留學的,之前沒有做過任何準備。當時我的英語也不太好,對于國外學校的情況一無所知,于是家里就幫我找了一家留學中介幫忙。聽了中介的介紹,和看了一些學校的圖片,覺得倫敦都會大學也挺不錯的,于是就聽從顧問的建議,選擇了這個學校。”

    然而當王楠真正進入這個學校的時候,他才發現,這個學校“太垃圾了”,他甚至說,“真希望這學校倒閉,別再坑人了。”

    事實上,除了倫敦都會大學事件,從美國“野雞大學”層出不窮和澳洲、新加坡私立學校頻頻倒閉的事件來看,這些留學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留學生自身的風險意識不夠,他們急于留學的心態被非法中介利用,最終導致竹籃打水一場空。

    “教育沒有真正的捷徑,留學亦是如此。如果可以重來,我絕對不會這么草率地出國留學。”希望王楠的悔悟能讓更多準留學生和家長們警醒。

    (文中王楠、蔡冠嵐、安妮為化名)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