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石 繪
□新聞回放
6月28日凌晨時分,在暑假的第一天,海口市17歲男生李強強(化名)騎著改裝過的電動車,以每小時近100公里的車速行駛。為了將這一“成果”記錄下來,他還叫4名同學拍攝行駛過程,并準備將拍下的視頻發到網上。但由于車速太快導致車輛失控,李強強當場殞命。
□記者追蹤
改裝電動自行車罰款200元
據海口市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電動自行車現已成為海口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該市注冊登記的電動自行車達33萬余輛,而其常住人口不過百萬。近年來,由電動自行車引起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
《海口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對任何單位和個人“拆除或者改動電動自行車限速器、腳踏裝置等影響車輛安全的部件”,處200元罰款,并收繳其違法裝置。但這并未讓一些見利忘義的不法分子止步。
據了解,李強強的家長是知道他將電動自行車開到修車店改裝過的,但他們并沒有禁止。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海口仍有些學生家長掏錢讓孩子改裝電動自行車。
“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監管力度,尤其是對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改裝電動自行車,一旦查明,要處以重罰!”海口某中學學生家長周女士此言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聲。
加強維修人員職業道德培訓與管理
海南省機電工程學校每年都為海南培養輸送上千名汽車維修人才,校長陳克文深感責任重大。他介紹說,每年入校到該專業就讀的學生,他們的入學第一課就是生命教育。汽修專業是個特殊專業,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對生命負責的高度責任感。
陳克文建議,海口從事汽車維修專業隊伍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政府有關執法部門對那些擅自改裝電動自行車的維修點要重拳出擊,處以重罰。為確保廣大師生和市民的生命安全,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盡可能消除交通安全隱患,應該加強對有關汽車維修人員的定期培訓,尤其是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嚴格管理,對違反有關規定者,嚴懲不貸,決不手軟。
學生安全需社會合力構建堅強屏障
出事學生所在學校校長告訴記者,悲劇的發生令學校師生心痛萬分。學校早已嚴格規定學生不準騎電動自行車上學。暑假開始前,學校還專門召開了家長會,向全體家長發放了致家長信,就學生暑期安全再三進行強調。沒想到暑假第一天,悲劇就發生了。她呼吁,學校、家長與社會一定要攜手并肩,為學生構建起一個強大的安全屏障。
但這并非易事。海口某小學校長從2006年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報告到政府有關部門,申請解決校門口路況問題。
“我們學校3200多名學生,一到放學,校門口窄小的路面上擠滿了汽車、電動自行車。路窄、坡陡、車多。窄小的路面兩旁,是很深的排水溝。孩子們每天走在這樣的路上,可謂是險象環生!”校長無奈地說。
“說實話,我每天仍提心吊膽,生怕學生有個什么閃失。”該校校長希望在加強學生安全方面,最好能做到未雨綢繆,不要亡羊補牢。
【專家點評】
北京策略律師事務所律師薛勇:改裝電動自行車危害公共安全
電動自行車是自行車還是機動車?在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不難看到,改裝提速后的電動自行車在快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上自由穿梭,速度之快,堪稱馬路“殺手”。但我國一直沒有出臺規范電動自行車的法律,全國各地關于電動自行車車速的規范標準也不相同。隨便改裝、盲目追求速度,不僅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更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隱患。
根據媒體報道,海口很多學生駕駛電動自行車上下學,且大多沒有辦理行駛證。雖然海口市明令禁止改裝電動自行車,但對改裝的處罰力度過輕,導致違法改裝電動自行車的成本過低,不足以威懾、阻止相關主體的改裝行為。
為了防止悲劇再次發生,應建立對改裝電動自行車的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和刑事處罰的全面處罰制度,加大對改裝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提高罰款額度,考慮將改裝行為納入刑事犯罪范圍,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交管部門應加強對電動自行車行駛制度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改裝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可以考慮建立電動自行車行駛證制度,禁止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駕駛電動自行車,并加強實時監控。 記者 劉見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