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人流手術者近半未成年”的標題有誤導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時間:2012-05-22 10:43:19

      5月19日,中國社科院教授陳一筠在廣州發表調查報告,稱目前中國未成年少女做人流的低齡化趨勢愈演愈烈,未成年手術患者比例達40%~50%。(見5月20日《廣州日報》)

      報道這一消息時,該報主標題是“人流手術者近半未成年”。當筆者循著標題指引,迫不及待地追讀這一令人震驚的調查成果時,卻有一種被誤導的感覺。

      新聞的事實是這樣的:陳一筠與其團隊從1997年開始就與北京一家大型婦幼醫院合作追蹤發現,多年來在該院做人流手術的女性中,未成年人的比例竟達40~50%。在這個事實下,“人流手術者近半未成年”應景而生。

      僅是北京一家婦幼醫院統計的結果,就將主標題定為“人流手術者近半未成年”,很容易引導人們形成這樣的概念:這是全國性的一項專業調查,是對全國未成年人的統計結果。

      果不其然,筆者查閱各大門戶網站的轉載標題后驚訝地發現,網站編輯已然被普遍誤導,有的還在被誤導后,加上了限定地理范疇的用語,變成“調查稱中國人流手術者近半數未成年”、“內地人流手術者近半未成年”等。眾多跟帖評論中,不少人真切地相信了中國的未成年人在普遍墮落,甚至感嘆世風日下。

      老話講“看報看標題”,新聞標題一向被視為“新聞眼”,傳遞給受眾的應是濃縮了的事實信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便是“誰”在“做什么(或‘怎么樣’)”,這個“誰”一定是具體的,不能大而化之、以偏概全,而“人流手術者近半未成年”的主標題顯然不符合這一要求。

      或許有人會說,該調查是抽樣調查,可窺一斑而知全豹,然而該“樣本”的典型性卻尚待商榷。一是“婦幼醫院”可能是未成年幼女就醫的首選之地,未成年就醫者的比例較其他醫院可能要多;二是這是北京一地的醫院,有條件和機會來此者多為城市人,來自農村的手術者則相對較少,而未成年人的早熟則多見于大城市,無論是營養食品的催熟,還是互聯網、影視劇的催熟,在農村的影響都較為微小。因此,該樣本不能作為所有醫院的代表,也遠不能代表中國。

      在互聯網時代,讀題已然成為趨勢,媒體標題要求將更加嚴格,其基本要求便是實事求是,任何虛夸掩飾都要不得。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